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吊太白》
《吊太白》全文
宋 / 张舜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采石山头秋月明,姑熟堂下秋水清。

可恨世人皆捉月,如何偏解溺先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iàotàibái
sòng / zhāngshùnmín

cǎishíshāntóuqiūyuèmíngshútángxiàqiūshuǐqīng

hènshìrénjiēzhuōyuèpiānjiěxiānshēng

注释
采石山:采石矶,位于安徽省当涂县,以产优质石灰岩而闻名。
秋月明:秋天的月光皎洁明亮。
姑熟堂:可能指某个地方或建筑,姑熟是古代地名,今安徽芜湖一带。
秋水清:秋天的水面清澈。
皆:都。
捉月:比喻追求虚幻或难以得到的事物。
溺:沉溺,过度喜爱以至于不能自拔。
先生:对有一定地位或学问的人的尊称。
翻译
在采石山顶秋夜明亮,姑熟堂下的秋水清澈。
可悲的是世人都想抓住月亮,为何偏偏让先生沉溺其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舜民的作品,名为《吊太白》。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伟大诗人李太白(唐朝)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世人不识才华的哀叹。

首句“采石山头秋月明”,描绘了一幅清朗的秋夜景象。采石即指采石江畔,山头上的秋月洒落着清辉,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次句“姑熟堂下秋水清”,则是诗人在描绘另一个静谧的场景——姑熟堂下的秋水。水清澈见底,与前句的月光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接下来两句“可恨世人皆捉月,如何偏解溺先生”是诗人发出的感慨。这里的“捉月”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捉取,而是一种比喻,用以指代世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占有。而“溺先生”则特指李白,意为世人不理解、不珍惜甚至是误解这位伟大的诗人。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世态的不满,以及对于先贤才华的怀念与尊敬。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于李太白才情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不识才华、不珍惜人才的无奈和悲哀。

作者介绍
张舜民

张舜民
朝代:宋   字:芸叟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生辰:1065

张舜民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猜你喜欢

除夜书怀

使节淹淮甸,残冬谢早春。

扬州除夜客,湍水未归人。

歌管千家乐,琴书旅舍贫。

乡怀从此切,清泪欲沾巾。

(0)

形化

乾坤气化既成形,男女雌雄牝牡名。

自是生生有形化,其中气化自流行。

(0)

遐龄十景·其三石泉灵濑

跨凤仙人杖有灵,卓开岩窦见清泠。

绝胜猛虎跑来洁,不带潜蛟镇处腥。

春涨暖添三日雨,秋澄凉浸一天星。

风瓢几度穿云汲,坐爱潺湲洗耳听。

(0)

宿泌阳县田舍

民家深树里,下马点灯时。

风雨关门早,衣裳拜客迟。

艰难逢歉岁,逼迫后租期。

说到伤心处,潸然泪满颐。

(0)

新野即景

村暗濛濛雨,清流浅浅溪。

菊花长带湿,豆荚半沾泥。

野迥居民少,林昏去路迷。

自投新野界,蒿草与人齐。

(0)

哀萧教授引之

衔哀读铭诔,悲泪若河悬。

念我同门友,于今在九泉。

契阔虽云远,情好乃逾坚。

都门送别时,何意遽长捐。

达宦每在晚,朝露竟溘先。

一夕成长往,二胤仍各天。

枯骼委烈焰,馀烬藏墓田。

人生孰无死,礼葬固所贤。

等为归腐朽,终当随化迁。

所以旷达士,形骸岂复怜。

佳名苟不没,讵必分乌鸢。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