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山头秋月明,姑熟堂下秋水清。
可恨世人皆捉月,如何偏解溺先生。
采石山头秋月明,姑熟堂下秋水清。
可恨世人皆捉月,如何偏解溺先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舜民的作品,名为《吊太白》。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伟大诗人李太白(唐朝)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世人不识才华的哀叹。
首句“采石山头秋月明”,描绘了一幅清朗的秋夜景象。采石即指采石江畔,山头上的秋月洒落着清辉,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次句“姑熟堂下秋水清”,则是诗人在描绘另一个静谧的场景——姑熟堂下的秋水。水清澈见底,与前句的月光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接下来两句“可恨世人皆捉月,如何偏解溺先生”是诗人发出的感慨。这里的“捉月”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捉取,而是一种比喻,用以指代世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占有。而“溺先生”则特指李白,意为世人不理解、不珍惜甚至是误解这位伟大的诗人。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世态的不满,以及对于先贤才华的怀念与尊敬。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于李太白才情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不识才华、不珍惜人才的无奈和悲哀。
衔哀读铭诔,悲泪若河悬。
念我同门友,于今在九泉。
契阔虽云远,情好乃逾坚。
都门送别时,何意遽长捐。
达宦每在晚,朝露竟溘先。
一夕成长往,二胤仍各天。
枯骼委烈焰,馀烬藏墓田。
人生孰无死,礼葬固所贤。
等为归腐朽,终当随化迁。
所以旷达士,形骸岂复怜。
佳名苟不没,讵必分乌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