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里风光上元节,乌衣旧巷喜经过。
樽中酒渌宁辞醉,梁上尘飞只欠歌。
坐听禁城传玉漏,起看河汉转金波。
主人爱客春宵永,彩笔题诗奈乐何。
帝里风光上元节,乌衣旧巷喜经过。
樽中酒渌宁辞醉,梁上尘飞只欠歌。
坐听禁城传玉漏,起看河汉转金波。
主人爱客春宵永,彩笔题诗奈乐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上元节(即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即现在的春节十五)举行的夜间宴会的情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捕捉了当晚的热闹与欢乐。
首句“帝里风光上元节”直指京城在元宵之夜的繁华景象。紧接着,“乌衣旧巷喜经过”表达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愉悦,乌衣即普通百姓所穿,旧巷则是记忆中的老街区。
第三句“樽中酒渌宁辞醉,梁上尘飞只欠歌”显示宴席上的欢畅气氛,樽中之酒虽然不多,但足以令人微醺,而梁上飘落的尘埃似乎在等待着一曲好歌。
“坐听禁城传玉漏,起看河汉转金波”则是对宴会中的景象和乐声的描绘。诗人既享受着来自皇宫的玉漏之声,也欣赏着窗外河流翻涌的美丽景致。
最后两句“主人爱客春宵永,彩笔题诗奈乐何”表达了主人的盛情厚谊和对宾客的深情款待,以及在这欢乐长夜中,即便是彩色之笔也难以尽述其中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风光、宴会气氛、主人情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温馨与欢乐的夜晚场景。
朱颜发过如春醅,胸中梨枣初未栽。
丹砂未易扫白发,赤松却欲参黄梅。
寒溪本自远公社,白莲翠竹依崔嵬。
当时石泉照金像,神光夜发如五台。
饮泉鉴面得真意,坐视万物皆浮埃。
欲收暮景返田里,远溯江水穷离堆。
还朝岂独羞老病,自叹才尽倾空罍。
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风月清隅隈。
我如废井久不食,古甃缺落生阴苔。
数诗往复相感发,汲新除旧寒光开。
遥知二月春江阔,雪浪倒卷云峰摧。
石中无声水亦静,云何解转空山雷。
欲就诸公评此语,要识忧喜何从来。
愿求南宗一勺水,往与屈、贾湔馀哀。
酸酒如韭汤,甜酒如蜜汁。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西邻椎瓮盎,醉倒猪与鸭。
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
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
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
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
夜深欲踰垣,卧想春瓮泣。
君奴亦笑我,鬓齿行秃缺。
三年已四至,岁岁遭恶客。
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吏民怜我懒,斗讼日已稀。
能为无事饮,可作不夜归。
复寻飞英游,尽此量寸晖。
撞钟履声集,颠倒云山衣。
我来无时节,杖屦自推扉。
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馀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顾渚茶芽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