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上元夜会慎大詹西斋分题得歌字》
《上元夜会慎大詹西斋分题得歌字》全文
宋 / 杨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帝里风光上元节,乌衣旧巷喜经过。

樽中酒渌宁辞醉,梁上尘飞只欠歌。

坐听禁城传玉漏,起看河汉转金波。

主人爱客春宵永,彩笔题诗奈乐何。

(0)
注释
帝里:京都。
玉漏:古代计时器,用玉制成。
金波:形容月光或银河的光辉。
春宵:春天的夜晚。
彩笔:彩色的笔,常用于诗词创作。
翻译
京城的美景正值元宵佳节,我欢喜地走过乌衣巷的旧址。
杯中的美酒我怎能推辞,只愿沉醉其中,梁上的灰尘飞舞,只缺一曲歌声来助兴。
坐着聆听宫禁中传来玉制漏壶的声音,起身仰望天河的金色波光摇曳。
主人热情好客,这春夜漫长,我拿起彩笔写下诗句,却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欢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上元节(即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即现在的春节十五)举行的夜间宴会的情景。诗人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情感,捕捉了当晚的热闹与欢乐。

首句“帝里风光上元节”直指京城在元宵之夜的繁华景象。紧接着,“乌衣旧巷喜经过”表达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愉悦,乌衣即普通百姓所穿,旧巷则是记忆中的老街区。

第三句“樽中酒渌宁辞醉,梁上尘飞只欠歌”显示宴席上的欢畅气氛,樽中之酒虽然不多,但足以令人微醺,而梁上飘落的尘埃似乎在等待着一曲好歌。

“坐听禁城传玉漏,起看河汉转金波”则是对宴会中的景象和乐声的描绘。诗人既享受着来自皇宫的玉漏之声,也欣赏着窗外河流翻涌的美丽景致。

最后两句“主人爱客春宵永,彩笔题诗奈乐何”表达了主人的盛情厚谊和对宾客的深情款待,以及在这欢乐长夜中,即便是彩色之笔也难以尽述其中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节日风光、宴会气氛、主人情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温馨与欢乐的夜晚场景。

作者介绍
杨亿

杨亿
朝代:宋   字:大年   籍贯: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   生辰:974—1020

杨亿(974~1020年),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性耿介,尚气节。年十一,宋太宗闻其名,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天禧四年卒,年四十七,谥号为文。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
猜你喜欢

西山诗和者三十馀人,再用前韵为谢

朱颜发过如春醅,胸中梨枣初未栽。

丹砂未易扫白发,赤松却欲参黄梅。

寒溪本自远公社,白莲翠竹依崔嵬。

当时石泉照金像,神光夜发如五台。

饮泉鉴面得真意,坐视万物皆浮埃。

欲收暮景返田里,远溯江水穷离堆。

还朝岂独羞老病,自叹才尽倾空罍。

诸公渠渠若夏屋,吞吐风月清隅隈。

我如废井久不食,古甃缺落生阴苔。

数诗往复相感发,汲新除旧寒光开。

遥知二月春江阔,雪浪倒卷云峰摧。

石中无声水亦静,云何解转空山雷。

欲就诸公评此语,要识忧喜何从来。

愿求南宗一勺水,往与屈、贾湔馀哀。

(0)

岐亭五首,并叙·其四

酸酒如韭汤,甜酒如蜜汁。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西邻椎瓮盎,醉倒猪与鸭。

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

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

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

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

夜深欲踰垣,卧想春瓮泣。

君奴亦笑我,鬓齿行秃缺。

三年已四至,岁岁遭恶客。

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0)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其四

吏民怜我懒,斗讼日已稀。

能为无事饮,可作不夜归。

复寻飞英游,尽此量寸晖。

撞钟履声集,颠倒云山衣。

我来无时节,杖屦自推扉。

莫作使君看,外似中已非。

(0)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五竹坞

晚节先生道转孤,岁寒惟有竹相娱。

粗才杜牧真堪笑,唤作军中十万夫。

(0)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0)

将之湖州戏赠莘老

馀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

湖中橘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

顾渚茶芽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

吴儿脍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

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

鬓丝只可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