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yǒngwénchánglǎo
sòng / shì

chūjīngshòushíxuánjuéyúnguīchùxún

sānguòménjiānlǎobìng
tánzhǐqǐngláijīn

cúnwángguànjiànhúnlèixiāngjǐngnánwàngshàngyǒuxīn

xiàngqiántáng访fǎngyuánhóngchuānpàndàiqiūshēn

鉴赏

诗人以精炼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道士生平的轮廓。"初惊鹤瘦不可识"透露出对这位道士最初印象之深刻,他宛如一只瘦弱的白鹤,让人难以辨识其真实面貌。而紧接着的"旋觉云归无处寻"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神秘人物追寻的无奈与困惑,仿佛他随风飘忽,不可捉摸。

在"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句中,诗人抒发了对道士一生坎坷的同情。道士三次经过门前,或许是在表达他的修行之艰辛与生命的流逝,他的一生似乎都在疾病和死亡的阴影下度过。而"一弹指顷去来今"则是对时间流转的感慨,弹指之间,往事如烟。

"存亡惯见浑无泪"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死看淡的态度,这种看似平常之物,对于诗人而言,已是司空见惯,不再引起泪水。然而"乡井难忘尚有心"却流露出一丝留恋与不舍,尽管对于世事看得很开,但对故土、旧友仍存有一份深厚的情感。

最后两句"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则是诗人表达了想要寻访道士遗踪的愿望。圆泽可能是道士的法号或别墅之名,而葛洪则是一位著名的道教人物,川畔等待秋深,则是在描绘一种静谧、期待的情景,或许诗人希望在秋风送爽时,能够找到内心的宁静与答案。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道士生平的回顾和追怀,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修行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马道士为詹仲明作柳城春色图城门外柳树连堤桃花夹竹小桥渔艇茅屋下有读书人不知何处景也为题二绝·其一

渭城客舍柳烟遮,渔叟桃源去路赊。

松竹林中读书处,一图风景属三家。

(0)

应龙吟

龙者阳类,与时相须。首出庶物,同游六虚。

能潜能见,能吸能呼。能大能小,能有能无。

(0)

自况三首·其二

满天风月为官守,遍地云山是事权。

唯我敢开无意口,对人高道不妨言。

(0)

安乐窝中吟·其六

安乐窝中春不亏,山翁出入小车儿。

水边平转绿杨岸,花外就移芳草堤。

明快眼看三月景,康强身历四朝时。

凤凰楼下天津畔,仰面迎风倒载归。

(0)

年老逢春十三首·其六

年老逢春春意多,波光谁染柳谁搓。

池亭正好爱不彻,草木向荣情奈何。

便把樽罍通意思,须防风雨害清和。

千红万翠中间里,似我闲人更有么。

(0)

鹧鸪天·其三败棋赋梅雨

漠漠轻云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

有情无意东边日,已怒重惊忽地雷。

云柱础,水楼台。罗衣费尽博山灰。

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