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薄染浓句,幽姿写到阑珊矣。
神情仿佛,潇湘哀怨,江潭憔悴。
欲敛先垂,将枯更卷,低徊棐几。
怯凌波微步,亭亭玉瘦,有还似、人扶醉。
真色生香如此,肯和它、随风桃李。
仙人标格,怕黏尘土,但依泉水。
扇冷秋纨,毫空梦彩,渐消芳意。
恰冰魂一缕,招来纸上,别馀风味。
几番薄染浓句,幽姿写到阑珊矣。
神情仿佛,潇湘哀怨,江潭憔悴。
欲敛先垂,将枯更卷,低徊棐几。
怯凌波微步,亭亭玉瘦,有还似、人扶醉。
真色生香如此,肯和它、随风桃李。
仙人标格,怕黏尘土,但依泉水。
扇冷秋纨,毫空梦彩,渐消芳意。
恰冰魂一缕,招来纸上,别馀风味。
这首《水龙吟》是清代诗人谈印梅所作的题画词,描绘了水仙花在画册中的残美状态,充满了哀怨与凄凉的氛围。
词中以“几番薄染浓句”开篇,暗示水仙花经历了多次色彩的渲染,却最终归于“幽姿写到阑珊矣”,即其美丽已接近尾声。接下来,“神情仿佛,潇湘哀怨,江潭憔悴”三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水仙花的神态与潇湘的哀怨、江潭的憔悴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意境。
“欲敛先垂,将枯更卷,低徊棐几”则进一步描绘了水仙花即将凋零的状态,它似乎在努力收敛,却又在风中摇曳,低回在案几旁,充满了无力感与哀愁。
“怯凌波微步,亭亭玉瘦,有还似、人扶醉”几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水仙花比作轻盈的舞者,即使在即将凋谢之际,仍保持着亭亭玉立的姿态,仿佛是被搀扶着的醉人,既展现了其优雅之美,也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脆弱。
“真色生香如此,肯和它、随风桃李”对比了水仙花的独特魅力与普通桃花李花的随风飘散,强调了水仙花的高洁与独特。
“仙人标格,怕黏尘土,但依泉水”则赞美了水仙花如同仙人的气质,不沾染尘世的污浊,而是与清澈的泉水为伴,象征着高洁脱俗的品质。
“扇冷秋纨,毫空梦彩,渐消芳意”描述了水仙花在秋日里逐渐失去生机,花瓣如扇般冷落,笔墨空乏,梦想中的色彩渐渐消失,预示着生命的终结。
最后,“恰冰魂一缕,招来纸上,别馀风味”以“冰魂”比喻水仙花的高洁与清冷,它虽已凋零,但在纸上留下了独特的韵味,仿佛是灵魂的延续,表达了对水仙花残美之美的深深赞叹与怀念。
整首词通过对水仙花残美状态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水仙花本身的美丽与高洁,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感慨与惋惜之情,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大梁三尺雪,冰泥变尘坌。
千驺国西门,俨若钟在簨。
使君御之行,往殿股肱郡。
玉符佩祥麟,车旟舞飞隼。
去国虽所怀,而在百里近。
朝方背象魏,暮已跨封畛。
荥阳介两京,左右事控引。
咽喉半天下,客车日交轸。
闭关非人情,饰传古所哂。
使君锦幖仙,才业苦清敏。
故人毁誉忘,要使仁义尽。
昔贤此为政,遗爱浃微隐。
国人赋缁衣,千载声亦泯。
二者在君兴,无嗟设施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