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聊萧甚,山窗启闭难。
甫能含野景,渐恐著春寒。
鞭笋横穿阁,雏花矮近滩。
山居无眷属,松竹慰团圞。
风雨聊萧甚,山窗启闭难。
甫能含野景,渐恐著春寒。
鞭笋横穿阁,雏花矮近滩。
山居无眷属,松竹慰团圞。
这首诗描绘了园居人在风雨中的生活情境,充满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之美。
首句“风雨聊萧甚”,开篇即点明了环境的恶劣,风雨交加,让人感到一阵阵的萧瑟。接着“山窗启闭难”一句,进一步渲染了风雨中难以控制的自然力量,窗户在风雨中开启与关闭都变得困难重重。
“甫能含野景,渐恐著春寒。”这两句转折,从风雨的恶劣转而描绘出春天的景象。虽然外面是风雨交加,但诗人却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这既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的肯定。然而,春天的寒意也渐渐显露,提醒着人们季节的更迭。
“鞭笋横穿阁,雏花矮近滩。”这两句具体描绘了园居的景象。鞭笋在风雨中顽强生长,横穿阁楼,展现出生命的坚韧;雏花在低矮的滩边绽放,虽小却充满生机。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园居的自然风貌,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最后,“山居无眷属,松竹慰团圞。”表达了诗人身处山居,远离尘嚣,虽然没有亲朋相伴,但松竹的陪伴足以慰藉心灵。松竹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它们的存在为诗人提供了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园居人在风雨中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出家不舍田与里,住山不别城与市。
长斋不断酒与荤,参禅不离妻与子。
声闻现作居士身,青莲花发红尘里。
双林傅老襄州庞,眼中之人谁得似。
伟哉伍君非等閒,须髯苍苍修且美。
手抱无弦入鼎湖,志在高山与流水。
閒房借得木人居,僧来便问无生旨。
我亦山中躲懒人,相逢大笑无彼此。
团圞一日当三生,回首门闾频陟屺。
乘兴能来乘兴归,怅别松閒书片纸。
雨过西江水急流,指点归程无几几。
朝辞高峡暮汾江,一路山光伴行李。
同舟况有罗戒轩,正好从容谈性理。
还家倘遇旧同游,为我将心报知己。
别来饭食不如前,菜根打落当门齿。
先生先子之所畏,忆我为儿始七岁。
大人抱我置左膝,隔坐与君论文字。
我时仅识之与无,侧耳静听无欢呼。
上客骐驎笑相许,岂知长大成蹇驴。
蹇驴畏走三城道,踯躅秋风啮秋草。
故人相见惊相识,我渐就衰君已老。
我衰不足惜,君老头还黑。
交游半作乘车人,诸生尽是文章伯。
先生两眼大如箕,世上红尘污不得。
一日读书能几回,山中甲子去复来。
诗书之外何有哉,眼前穷达皆尘埃。
青兕爵,丹砂杯,为君寿,酌君醅。
饮此不得老,日月重皑皑。
海水浅,河水清,美人更筑黄金台。
水宿多凄风,吹碎寒江月。
月落石鼓鸣,方舟催晓发。
遥遥见峡山,不与中宿别。
一水汇百川,两峰峙双阙。
古庙俯清流,万象森罗列。
维舟入庙门,再拜读古碣。
知有汉曹娥,千秋仰遗烈。
至孝格波神,浩气昭穷发。
庙食及炎方,尸祝遍南粤。
我闻神所钦,至诚斯对越。
黍稷匪馨香,惟德乃明洁。
嗟哉彼都人,鸡豚殊灭裂。
未拜先运刀,杀牲取腥血。
洒作玉阶尘,几筵肆污蔑。
神心实好生,顾此非所悦。
胡尔默无言,茹吐两不决。
三叹独登舟,聊为知者说。
我从万里游玉京,无心兴发如浮萍。
忽然淹滞在山左,是梦非梦不能醒。
以此得交萧侍读,叶生座上尤聪明。
口头三昧殊滑稽,曼倩无乃成虚名。
艺苑旧坛标赤帜,绘家新意开青冥。
春气更浓冰欲坼,愁心万丈生南陌。
此意许我两人知,相看共作南中客。
心切倚门成孝友,我苦空瓢则固陋。
优劣虽然道不同,以此相知真可久。
为君起借主人杯,岂是区区斟寿酒。
偶亭主人清且贤,弹琴问政何翩翩。
黎童蛮女歌来暮,渡海孤僧逢偏早。
文章词赋日相投,一别三年长秋草。
去秋又搆四雅亭,衣冠满座百壶倾。
习家池馆日相求,竹林之下风飕飕。
棋声诗思皆劲敌,即此可以凌王侯。
中少一幅乞人笔,续貂岂堪容此物。
濡毫树底为君挥,胜事留传在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