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队出都门,重城车马喧。
二年愧子道,一日受皇恩。
天寿始经眼,黄河欲溯源。
归来亲巳老,移孝未须言。
逐队出都门,重城车马喧。
二年愧子道,一日受皇恩。
天寿始经眼,黄河欲溯源。
归来亲巳老,移孝未须言。
这首诗名为《出都》,是明代诗人黄应举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的场景,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逐队出都门,重城车马喧”,生动地展现了离别京城时的热闹景象,队伍从都城的大门出发,京城内外的车辆和行人声喧闹不息,渲染出一种离别的氛围。
接着,“二年愧子道,一日受皇恩”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在京城两年未能尽孝的愧疚之情,以及突然得到皇恩的惊喜与感激。这种情感的转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天寿始经眼,黄河欲溯源”两句,运用自然景观来寄托深沉的情感。诗人仿佛看到天边的寿星,黄河似乎要逆流而上,这些意象不仅富有诗意,也暗示着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追忆。
最后,“归来亲巳老,移孝未须言”两句,点明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与担忧。即使回到家中,亲人已经老去,孝顺之心无需多言,言下之意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离别京城、思乡之情以及对家人的深深眷恋,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中国古代文人情感表达的经典之作。
在昔搆乱初,祸难讳所自。
上帝赫以临,焉忍歌内奰?
缄口相饰瞒,箕踞但私詈。
镕铁扬炭垆,鼓谁劲其鞴?
朝令夕复更,此轩彼旋轾。
聚鬨无确谋,寸心各怀魅。
明罪既工避,荣名复工伺。
烂额池中鱼,冤遭城火累。
委念忘民劳,延首听天意。
春花霪雨中,蝶蜂互猜忌。
我愁危栋颓,终难寸壁庇。
静夕占流珠,凄然横涕泗。
窭士无悦生,贤人每穷死。
近死持寸心,确然悟生始。
百年知莫追,既死死何俟?
但求死后波,不沈贱名氏。
杨君负道名,在世宁速毁。
毁身弗毁道,凭命实凭理。
君恐难自凭,亦难听其委。
顾以此任钜,托肩及贱子。
恻恻三百言,黯黯墨浮纸。
想君力疾书,不复惜枯指。
作书三月半,半月达吾视。
亟思报慰君,恐君已没齿。
黄土万仞泉,青天一寸晷。
置枕未及眠,谁亡更谁在?
今日东风归,漂摇众情改。
我情思缚春,因君顿弛解。
倘君身竟生,转奥夺明采。
应有含笑魂,来破梦中涕。?鸟驰空濛,未来往先待。
惟斯千载名,昭昭翊真宰。
我名愁失传,胡由与君恃?
我纵不传君,名岂逐身止?
反覆君书言,令我志摧靡。
耳摄东流江,奔腾入沧海。
沧海流无垠,名存亦稊米。
君何不达观,而不究其涘。
长饿累妻孥,独介忤乡里。
生无术禦穷,而仅恋乎是。
悲哉君百穷,不穷或赖此。
《吴门杨山人韫华病危以书见贻读竟题后》【清·姚燮】窭士无悦生,贤人每穷死。近死持寸心,确然悟生始。百年知莫追,既死死何俟?但求死后波,不沈贱名氏。杨君负道名,在世宁速毁。毁身弗毁道,凭命实凭理。君恐难自凭,亦难听其委。顾以此任钜,托肩及贱子。恻恻三百言,黯黯墨浮纸。想君力疾书,不复惜枯指。作书三月半,半月达吾视。亟思报慰君,恐君已没齿。黄土万仞泉,青天一寸晷。置枕未及眠,谁亡更谁在?今日东风归,漂摇众情改。我情思缚春,因君顿弛解。倘君身竟生,转奥夺明采。应有含笑魂,来破梦中涕。?鸟驰空濛,未来往先待。惟斯千载名,昭昭翊真宰。我名愁失传,胡由与君恃?我纵不传君,名岂逐身止?反覆君书言,令我志摧靡。耳摄东流江,奔腾入沧海。沧海流无垠,名存亦稊米。君何不达观,而不究其涘。长饿累妻孥,独介忤乡里。生无术禦穷,而仅恋乎是。悲哉君百穷,不穷或赖此。
https://shici.929r.com/shici/F58HREA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