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三山拥翠鬟,天宫遥在碧云端。
古来漫说瑶台迥,人世宁知玉宇寒。
落日芙蓉烟袅袅,秋风桂树露团团。
胜游寂寞前朝事,谁见吹箫驾綵鸾。
海上三山拥翠鬟,天宫遥在碧云端。
古来漫说瑶台迥,人世宁知玉宇寒。
落日芙蓉烟袅袅,秋风桂树露团团。
胜游寂寞前朝事,谁见吹箫驾綵鸾。
这首诗描绘了西苑中的一处名为璚华岛的景致,以海上三山、天宫、瑶台、玉宇、落日、芙蓉、秋风、桂树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幽静寂寥的氛围。
首句“海上三山拥翠鬟”,以“三山”象征仙境,用“拥翠鬟”形容其绿意盎然,仿佛是大海怀抱中的翠绿发髻,展现出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景象。
接着,“天宫遥在碧云端”一句,将天宫置于碧蓝的云层之上,与首句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仙境的高远与神秘。
“古来漫说瑶台迥,人世宁知玉宇寒”两句,通过对比古代传说中的瑶台与现实世界,表达了对仙境与人间不同感受的思考。瑶台虽远,但玉宇之寒却让人难以承受,暗示了仙境与人间的隔阂与差异。
“落日芙蓉烟袅袅,秋风桂树露团团”描绘了一幅夕阳下,芙蓉花随轻烟袅袅摇曳,秋风吹过桂树,露珠凝聚成团的美丽画面。这一景象既展现了季节变换的自然之美,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的哲理。
最后,“胜游寂寞前朝事,谁见吹箫驾綵鸾”两句,通过“胜游”与“寂寞”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心境的感慨。同时,“吹箫驾綵鸾”这一典故,借用了仙人乘鸾飞升的传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和神秘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仙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
案头拥被映残书,溪上何人访敝庐。
凤沼诗仙王二十,兔园赋客马相如。
玉龙百万推敲里,月界三千锻鍊馀。
合侍金舆和黄竹,一官何事尚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