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谋一饱,绕树看环飞。
守命惩奢欲,驯天养逸机。
鸡埘无稻粒,凤铩有苔衣。
托室巢能稳,翀霄未敢希。
鹪鹩谋一饱,绕树看环飞。
守命惩奢欲,驯天养逸机。
鸡埘无稻粒,凤铩有苔衣。
托室巢能稳,翀霄未敢希。
这首诗以“鹪鹩”为题,通过一只小鸟的视角,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姚燮在清代创作了此诗,借鹪鹩之口,探讨了生存与欲望、自然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首句“鹪鹩谋一饱,绕树看环飞”,描绘了鹪鹩为了觅食而忙碌的情景,它在树间穿梭,寻找食物。这一场景既展现了生命的本能需求,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物为了生存而不懈努力的状态。
接着,“守命惩奢欲,驯天养逸机”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态度的思考。他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反对过度的欲望和奢华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守命”意味着尊重生命本身的规律,而“惩奢欲”则是告诫人们不要贪图不切实际的欲望。“驯天”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而“养逸机”则可能暗指培养内心的平和与智慧,以应对生活的挑战。
后两句“鸡埘无稻粒,凤铩有苔衣”,通过对比鸡和凤凰的生活状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鸡作为普通家禽,虽然生活无忧,但缺乏精神追求;而凤凰虽处境艰难(“铩”意为受伤),却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苔衣”可能象征着虽处逆境,但仍保持自我)。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不同生命状态的观察,也寄托了他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最后,“托室巢能稳,翀霄未敢希”表达了鹪鹩对于稳定生活的满足,以及对更高追求的谦逊态度。鹪鹩虽小,却能在自己的世界中找到安宁,而“翀霄未敢希”则表明了它对超越自身局限的谨慎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平衡把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鹪鹩这一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哲学与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自然法则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