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登岱岳,仗剑叩天关。
振衣翔千仞,日月如可攀。
缥缈云雾低,飒爽天风寒。
俯首视九州,尘世何漫漫。
相逢王子晋,绿发芙蓉颜。
授我紫霞篇,饫我绛雪丹。
招邀入太清,陟降三神山。
后天永长存,独立超人寰。
决择苦不勇,欲去更盘桓。
尘土汩没人,万事成波澜。
悔恨无由追,抚膺但长叹。
我昔登岱岳,仗剑叩天关。
振衣翔千仞,日月如可攀。
缥缈云雾低,飒爽天风寒。
俯首视九州,尘世何漫漫。
相逢王子晋,绿发芙蓉颜。
授我紫霞篇,饫我绛雪丹。
招邀入太清,陟降三神山。
后天永长存,独立超人寰。
决择苦不勇,欲去更盘桓。
尘土汩没人,万事成波澜。
悔恨无由追,抚膺但长叹。
此诗《拟古二十七首(其十八)》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描绘了一位诗人对仙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现实世界中的挣扎与无奈。
首句“我昔登岱岳,仗剑叩天关”,诗人回忆起往昔登临泰山,手持宝剑敲击天门的情景,表达了对超越凡尘、接近天界的渴望。接着,“振衣翔千仞,日月如可攀”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振衣而起,飞翔于万丈高峰之上,仿佛能伸手触及日月的豪迈景象。
“缥缈云雾低,飒爽天风寒”描绘了仙境中云雾缭绕、风寒清爽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俯首视九州,尘世何漫漫”则从高处俯瞰人间,感叹尘世的广阔与渺小,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相逢王子晋,绿发芙蓉颜”描述了诗人遇见传说中的王子晋,一位拥有绿发和芙蓉般面容的仙人,暗示了诗人与仙界的相遇。“授我紫霞篇,饫我绛雪丹”表现了仙人传授给诗人珍贵的仙书和丹药,象征着知识与长生不老的追求。
“招邀入太清,陟降三神山”表达了诗人被邀请进入更为高远的太清界,攀登三座神山,进一步深化了对仙界生活的向往。“后天永长存,独立超人寰”则表达了诗人对永恒存在的渴望,以及超越世俗的独立精神。
然而,“决择苦不勇,欲去更盘桓”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犹豫,面对超越尘世的机会,却因勇气不足而徘徊不前。“尘土汩没人,万事成波澜”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陷入世俗的泥潭,一切努力都化为波澜,无法实现超脱。
最后,“悔恨无由追,抚膺但长叹”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把握机会的遗憾与无奈,只能徒然叹息。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仙界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世界的挣扎,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徇禄近沧海,乘流看碧霄。
谁知仙吏去,宛与世尘遥。
远帆背归鸟,孤舟抵上潮。
悬知讼庭静,窗竹日萧萧。
年少工文客,言离却解颜。
不嗟荆宝退,能喜綵衣还。
新月来前馆,高阳出故关。
相思东北望,燕赵隔青山。
居枕江沱北,情悬渭曲西。
数宵曾梦见,几处得书披。
驿路穿荒坂,公田带淤泥。
静棋功奥妙,闲作韵清凄。
锄草留丛药,寻山上石梯。
客回河水涨,风起夕阳低。
空地苔连井,孤村火隔溪。
卷帘黄叶落,锁印子规啼。
陇色澄秋月,边声入战鼙。
会须过县去,况是屡招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