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
上人光惨貌,古来恨峭发。
涕辞孔颜庙,笑访禅寂室。
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
解听无弄琴,不礼有身佛。
欲问师何之,忽与我相别。
率赋赠远言,言惭非子曰。
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
上人光惨貌,古来恨峭发。
涕辞孔颜庙,笑访禅寂室。
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
解听无弄琴,不礼有身佛。
欲问师何之,忽与我相别。
率赋赠远言,言惭非子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名为《赠智朗禅师》。诗中充满了对禅师的崇敬之情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开篇“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两句,描绘了禅师超凡脱俗的高洁形象,如同月亮清晰可见却又藏于潭底,不为世间所羁绊。
接着,“上人光惨貌,古来恨峭发”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景仰和对过去无数修行者的哀叹,他们或许在人间留下了遗憾,但精神世界早已超脱尘世。
“涕辞孔颜庙,笑访禅寂室”两句中,“涕辞”指的是儒家学者对经典的研讨,而“笑访”则是诗人轻松地探访禅师安静的禅房。这里展示了诗人对于不同修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步随青山影,坐学白塔骨”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描绘了诗人跟随禅师在自然中修行的情景,以及从禅师那里学习到坚韧不拔的精神。
“解听无弄琴,不礼有身佛”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禅理的领悟,即超越形式和仪式,达到心灵上的自由和直接的体认。
最后,“欲问师何之,忽与我相别。率赋赠远言,言惭非子曰”几句,诗人表达了对即将离别的禅师的追问,以及通过赠诗来传递深情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自谦和不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修行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学的向往和对智朗禅师的崇敬之情。同时,诗中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超脱世俗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