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
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
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
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夤的《鹰》,通过描写鹰的狡猾和捕食行为,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开篇“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表明鹰虽然凶猛,但在智者眼中应被控制。紧接着,“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筜”则强调了鹰捕猎的残酷,同时对比出它与其他鸟类的不同,暗示着社会上强者的凶狠和弱者被欺凌的情况。
“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一句,通过对比鹰洞察事物能力和兔(狡兔,即狡猾的兔子)的多洞穴,不仅展现了鹰的智慧,也象征着诗人对于周围复杂环境的洞悉和警觉。
最后,“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则是对当时社会上某些富有家庭中人忽视文化教育,只知享乐的批评。全诗通过鹰这一形象,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深刻观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