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无衰凤在,谁与楚狂言。
将子知音好,从兹古道敦。
鸳鸯元共命,兰蕙亦同根。
寡过相须甚,时时一讨论。
时无衰凤在,谁与楚狂言。
将子知音好,从兹古道敦。
鸳鸯元共命,兰蕙亦同根。
寡过相须甚,时时一讨论。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赋答莞中梁子(其五)》中的第五首。诗中以“时无衰凤在,谁与楚狂言”开篇,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人才凋零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无奈。接下来的“将子知音好,从兹古道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遇的渴望,以及希望与朋友共同坚守传统美德的愿望。
“鸳鸯元共命,兰蕙亦同根”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人比作鸳鸯和兰花,形象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寡过相须甚,时时一讨论”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交流讨论,以减少错误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成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语言流畅,寓意深远,是屈大均作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