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久众所憎,物久众所惜。
为负磊落姿,不随寒暑易。
人久众所憎,物久众所惜。
为负磊落姿,不随寒暑易。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开篇两句“人久众所憎,物久众所惜”表达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人们往往会对长时间与之相处的人产生反感,而对于久置不去的事物则会生出怜悯之心。这既反映了人性的复杂,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宿命。
接着,“为负磊落姿,不随寒暑易”则显示了诗人坚守自我,独立于世俗喜恶之外的高贵品格。“负磊落姿”意味着保持着自己的独特风采,而“不随寒暑易”则表明这种风采不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里的“寒暑”象征着世事的变迁,而诗人之所以能够“不随”其改变,是因为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越物我、不为外界所动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示了诗人对于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内核,在宋代文人中尤为难得,是诗人个性的体现,也是他超越时代局限的一种标志。
相逢汉江边,盗起方如云。
当时苍黄意,亦可无此君。
俗士固鲜欢,王孙终逸群。
清秋不可负,牖壁看修筠。
碧干立疏雨,丛梢冒斜曛。
引君著胜地,世事从纷纷。
何时微月夕,胡床与予分。
高吟呼天风,夜半笙箫闻。
东风知君将出游,玉人迥立林之幽。
攲墙数苞乃尔瘦,中有万斛江南愁。
君哦新诗我听莹,句里无尘春色静。
人人索笑那得禁,独为君诗起君病。
欲语未语令人嗟,桃李回看眼中沙。
同心不见昭仪种,五出时惊公主花。
典衣重作明朝约,聊复宽君念归洛。
笛催疏影日更疏,快饮莫教春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