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户生白发,逍遥步城隅。
野外晴林满,天末暮云孤。
水容澹春归,草色带雨濡。
物态纷如昨,世事再呜呼。
京洛了在眼,山川一何迂。
乘槎莽未办,且复小踟蹰。
闭户生白发,逍遥步城隅。
野外晴林满,天末暮云孤。
水容澹春归,草色带雨濡。
物态纷如昨,世事再呜呼。
京洛了在眼,山川一何迂。
乘槎莽未办,且复小踟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述怀》,描绘了作者闭门独处时的内心感受和对外部环境的观察。首句“闭户生白发”表达了诗人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岁月沧桑的无奈。接下来,“逍遥步城隅”展现了诗人闲适漫步的状态,尽管孤独,却仍保持着超然的态度。
“野外晴林满,天末暮云孤”两句,通过描绘晴朗的野外和孤独的暮云,形成鲜明对比,寓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向往。春水“水容澹春归”,草色“草色带雨濡”,这些自然景象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活的平淡。
“物态纷如昨,世事再呜呼”一句,诗人感叹世事变迁,人事如梦,流露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叹息。接下来,“京洛了在眼,山川一何迂”表达了诗人对京都洛阳的遥望,感叹路途遥远,人生道路曲折。
最后两句“乘槎莽未办,且复小踟蹰”中,“乘槎”象征着远行或寻求改变的愿望,但诗人暂时未能实现,只能“小踟蹰”,即稍作停留,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犹豫。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陈与义在动荡时局中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暖帽慵披,薰炉闲拥,细风暗递邻箫。
院宽人静,况味胜僧寮。
托螟残书几卷,青灯意、未减垂髫。
疏林外,飞来旧月,著眼傍元宵。迢迢。
欢事隔,樽前世换,梦里天遥。
问老去心魂,更忍轻消。
故里梅花休怨,吾衰矣、那恨春骄。
沉吟久,拈须一笑,有句未无聊。
永昼帘栊,阑春节候,别绪无端怎理。
已悔飘萍,肯逐等闲流水。
谱鹃声、弦索先哀,弄麝煤、玉光犹紫。
问姿年、一点芳心,几枝娟蕙翠筠里。
丁娘豪侠自写,看取皱云茧纸,过人灵慧。
密誓湘波,浣尽千生离泪。
怨衰迟、孤影秦淮,傍香灯、回光萧寺。
写人间、旧梦痕痕,忏词笺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