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无炎暑,自有林中峰。
席上落山影,桐梢回水容。
放怀凉风至,缓步清阴重。
何事亲堆案,犹多高世踪。
陶家无炎暑,自有林中峰。
席上落山影,桐梢回水容。
放怀凉风至,缓步清阴重。
何事亲堆案,犹多高世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凉的夏日纳凉图景。开篇“陶家无炎暑,自有林中峰”两句,设定了一个避暑的理想之地,陶家因其自然环境而不受炎热之扰。这既是对自然山水之美的赞美,也隐含着主人对世俗喧嚣的一种逃离和超脱。
“席上落山影,桐梢回水容”生动地描绘了室内外的景致。山影投射在席上,给人以凉爽之感;而“桐梢回水容”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个细腻描写,通过树梢与水面相呼应的画面,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动静结合的意境。
诗人接着写道:“放怀凉风至,缓步清阴重。”这里“放怀”二字表达了一种心无挂碍的自在状态,而“凉风至”、“缓步清阴重”则是对纳凉时光的一种享受和感受。诗人通过缓慢的步伐,深切地体验着清凉的阳影带来的舒适。
最后两句“何事亲堆案,犹多高世踪”,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留下的智慧和精神财富的珍视和追寻。在这宁静而又凉爽的环境中,诗人更加专注于书籍和知识的探求,对那些历代贤达之“踪”有着深深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人智慧的追慕,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
钓台先生谏大夫,建中初元起江湖。
是是非非玉座侧,身可死徙志不渝。
烟汀月岛二十载,白发短䑧藏菰蒲。
晚蒙湔洗得一障,上奏犹自称粗疏。
此公造处直奇特,竺乾先生分半席。
九州看如掌中果,天不遣为吁可惜。
径归敛手筑陂池,也活龟鱼论万亿。
骨冷桐山唤不闻,停车怅望春波碧。
去年纵猎韩坛侧,玉鞭自探南山雪。
今年痛饮蜀江边,金杯却吸峨嵋月。
竹枝歌舞新教成,凄怨传得三巴声。
城头筑观出云雨,峨嵋正与阑干平。
酒酣诗就掷杯去,醉蹋玻瓈江上路。
悬知幽涧断桥边,已有梅花开半树。
胜地惜轻别,短筇成后游。
门呀一境异,木落四山秋。
野鸽翔深窦,蟠蛟擅古湫。
栈危萦峭壁,桥迥跨奔流。
白雨穿林至,腥风卷地浮。
真成起衰病,不但洗孤愁。
登陟知难再,吟哦为小留。
回头即万里,雪满戴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