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
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
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
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
人才当义取,王道岂纷更。
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
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
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才选拔与道德行为的深刻思考。首句“人才当义取”,强调了选拔人才应以正义为准则,不应受制于复杂的规则和利益关系。接着,“王道岂纷更”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即王道应当是稳定且不随波逐流的。
“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两句揭示了现实社会中,为了个人私利而采取的行为往往导致怨恨和负面评价,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沦丧现象的忧虑。随后,“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则赞美了濂溪、洛下两位理学大师的道德风范,以及他们作为楷模对士人的影响,强调了学习和遵循高尚道德的重要性。
最后,“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即一个人在世时的行为和品德,即使在死后仍能被人怀念和敬仰,强调了道德品质对个人声誉持久影响的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人才选拔、道德行为和社会风气等问题,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深刻洞察。
不利不名空去国,雁飞叶落未归来。
秋风肯待主人至,篱下黄花随意开。
倚薰风、画阑亭午。采莲柔橹如语。
红裙溅水鸳鸯湿,几度云朝雨暮。游冶处。
最好是、小桥芳树寻幽趣。绣帘低护。
任凉入霜纨,月侵冰簟,长夏等闲度。
都如梦,怅望游仙旧侣。遗踪今在何许。
愁予渺渺潇湘浦。槛竹空敲朱户。黯无绪。
念多情文园,曾草长门赋。酒酣自舞。
笑满袖缁尘,数茎霜鬓,羞杀照溪鹭。
雨声萧瑟,初到梧桐响。人不寐,秋声爽。
低檐灯暗淡,画幕风来往。谁共赏。
依稀记得船篷上。拍岸浮轻浪。水阔菰蒲长。
向别浦,收横网。绿蓑冲瞑□,艇子摇双桨。君莫忘。
此情犹是当时唱。
重云翳苍柏,零露栖白萧。
骨肉慕音容,慌惚哀空郊。
肴核班几席,椒浆浇岧峣。
人归天已沬,纸钱悬枯条。
逝者如此耳,暮暮仍朝朝。
暮暮仍朝朝,人兮柰若何。
未死不能乐,既死空有家。
僮仆几恩怨,交朋几悲歌。
若人会斯语,属和纷阳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