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解巾聊濯十年尘。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行乐应须贤太守,风光过眼逡巡。
不辞常作坐中宾。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解巾聊濯十年尘。青山应却怪,此段久无人。
行乐应须贤太守,风光过眼逡巡。
不辞常作坐中宾。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这首诗是叶梦得的《临江仙·其十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
"山半飞泉鸣玉佩,回波倒卷粼粼。"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溪流在山腰奔腾,水声如同玉佩相击,回旋的波浪又似粼粼的细雨。
"解巾聊濯十年尘。" 这里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心境的转变,把头巾解开,用溪水洗净了多年积累的心灵尘埃。
"青山应却怪, 此段久无人。" 青山依旧,但因长时间无人涉足而显得有些异常。
"行乐应须贤太守,风光过眼逡巡。" 诗中提到贤太守,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贤太守的赞美,他能够欣赏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且能以一种悠然的心态去体会周遭的风光。
"不辞常作坐中宾。" 这一句表明诗人愿意常在这里停留,与山水为伴,如同坐中的知心朋友。
最后两句 "只愁花解笑,衰鬓不宜春。" 诗人对流年无悔,但唯一担忧的是春天的花朵虽然美丽,却让他不得不面对自己渐渐老去的事实,不适合再去享受春天的美好。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尘嚣的超脱,以及对于生命流逝和个人衰老的感慨。
海日入殿光珑?,翻波荡日飞赤虹。
绕楹抱栋不得住,蛟螭四走光熊熊。
衮衣流云月满容,心约一寸肃万松。
晦明云雾寒敛面,如有神物循人踪。
钩瘿大叩鸣绿铜,十仞殿壁鞺鞳空。
徘徊外视白一气,海色直入阴晴中。
宁知万年黑波底,犹有法物羁求雄。
雨檐风廊建文石,刺史一版墨藓浓。
昂藏古貌如老翁,其余高卑若儿童。
摩挲未有毡槌从,掌至汗石不可通。
忽来感逝忧丛丛,大云山人出山东。
南来碑版搜拓尽,是地昔曾来此公。
呜呼遗墨近未脱,湘滩魂魄栖何峰。
昔闻一鼓走沧海,沧海陵谷重相逢。
焉能招魂致鬼友,起尔灵气寻灵宫。
文鱼青虬足水国,霞衣霓裳朝海宗。
髯乎挥手入浩荡,神与游戏于无穷。
送之飒去遂千古,出入侍从双虹戏。
莲花师子山色晚,颓景千里层波红。
翕然光敛水气上,顾视衣带寒有风。
兹游忽感生死别,此生恐以多情终。
《南海神庙怀亡友李南涧》【清·黎简】海日入殿光珑?,翻波荡日飞赤虹。绕楹抱栋不得住,蛟螭四走光熊熊。衮衣流云月满容,心约一寸肃万松。晦明云雾寒敛面,如有神物循人踪。钩瘿大叩鸣绿铜,十仞殿壁鞺鞳空。徘徊外视白一气,海色直入阴晴中。宁知万年黑波底,犹有法物羁求雄。雨檐风廊建文石,刺史一版墨藓浓。昂藏古貌如老翁,其余高卑若儿童。摩挲未有毡槌从,掌至汗石不可通。忽来感逝忧丛丛,大云山人出山东。南来碑版搜拓尽,是地昔曾来此公。呜呼遗墨近未脱,湘滩魂魄栖何峰。昔闻一鼓走沧海,沧海陵谷重相逢。焉能招魂致鬼友,起尔灵气寻灵宫。文鱼青虬足水国,霞衣霓裳朝海宗。髯乎挥手入浩荡,神与游戏于无穷。送之飒去遂千古,出入侍从双虹戏。莲花师子山色晚,颓景千里层波红。翕然光敛水气上,顾视衣带寒有风。兹游忽感生死别,此生恐以多情终。
https://shici.929r.com/shici/kbrdZE8.html
三年曾有约,今岁始能复。
携我同心人,登龙展私淑。
入门炙道儿,閒庭一何肃。
先生抱道深,元气如可掬。
正议回狂澜,耻与时贤逐。
圣也戆而狂,意行无边幅。
三日坐春风,句萌学草木。
洗耳聆铎音,谈经继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