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沧浪外,翻同汗漫游。
僧归临水寺,客上泛湖舟。
天地容疏散,烟波任去留。
机心何处尽,沙上有盟鸥。
一苇沧浪外,翻同汗漫游。
僧归临水寺,客上泛湖舟。
天地容疏散,烟波任去留。
机心何处尽,沙上有盟鸥。
这首《泛湖》由明代诗人陈运作于湖上之游,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首句“一苇沧浪外”,以“一苇”象征轻舟,置于“沧浪”之中,既显出舟行于广阔水域的景象,也暗含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心境。接下来,“翻同汗漫游”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逍遥状态,仿佛在无边的宇宙中自由翱翔。
“僧归临水寺,客上泛湖舟。”这两句通过僧人归寺与客人乘舟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人物在自然中的活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俗世的疏离。僧人的归宿与客人的出游形成了一种动态与静态的平衡,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外界探索的双重追求。
“天地容疏散,烟波任去留。”这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包容与自由的态度,认为天地间可以容纳他的悠闲与散淡,而烟波浩渺的湖面则任由他去留,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依赖,以及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最后,“机心何处尽,沙上有盟鸥。”诗人提出疑问,机巧之心在何处消逝?这不仅是对个人心灵净化的追求,也是对世间纷扰的反思。同时,与鸥鸟结盟,象征着诗人希望与自然和谐共生,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泛舟湖上的自在心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宋室中兴日,将军武略优。
功宜超贾邓,名耻并张刘。
白马空前渡,黄龙竟北游。
誓擒诸部种,还报两宫仇。
朝使颁金册,边人识锦裘。
跃戈冲野阵,横楫截江流。
残虏亡魂走,中原指掌收。
未终藩阃寄,已惑庙堂谋。
坐散熊罴士,甘臣犬豕酋。
和戎辞易屈,复汉志难酬。
阙耸吴山晓,陵荒巩树秋。
廉颇归未老,郭令罢谁留。
折槛言徒切,藏弓势可忧。
俄看星陨垒,永使陆沉舟。
感慨思前代,凄凉吊古丘。
剑花埋虎气,碑藓剥螭头。石兽嘶风雨,山僧护楸。
鼓旗何寂寂,简册漫悠悠。
父老悲犹在,英雄事已休。
栖霞岭前墓,闻说更堪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