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东林久,篱边菊渐嘉。
晚风和玉树,初地见瑶华。
倚槛如听梵,垂英似落霞。
病来思采摘,半恐是空花。
不到东林久,篱边菊渐嘉。
晚风和玉树,初地见瑶华。
倚槛如听梵,垂英似落霞。
病来思采摘,半恐是空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与欣赏之情。首句“不到东林久,篱边菊渐嘉”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到访东林寺,而此时篱笆边的菊花却逐渐展现出其美丽,暗示着自然之美在时间流逝中愈发显眼。接着,“晚风和玉树,初地见瑶华”两句,以晚风轻拂玉树,初见瑶华(此处或指菊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仿佛能听到自然界的低语。
“倚槛如听梵,垂英似落霞”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诗人倚靠栏杆,仿佛在倾听佛音,菊花垂下的花瓣如同天边的晚霞,既展现了菊花的形态美,也赋予了其宗教般的神圣感。最后,“病来思采摘,半恐是空花”表达了诗人因身体不适而产生的对菊花的渴望,同时又带着一丝担忧,担心这些美丽的花朵只是虚幻的存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菊花的美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巧妙结合,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男儿贵自立,弧矢昔所悬。
相期在千古,不让今人前。
我年三十六,一第幸登天。
蹉跎犹自悔,兀兀嗟穷年。
穷通虽有命,尔志当益坚。
譬如登华岱,奋迹陟其巅。
且披邺侯架,更著祖生鞭。
光阴如过隙,转瞬难久延。
桑榆收已晚,时逾境亦迁。
门闾吾望子,勿复废钻研!
中丞谢司空,书院开湖渚。
静观山下泉,因知水来处。
湛然涵太虚,馀波欲东注。
湖光入帘明,照见先生语。
逝者其如斯,自然本无作。
一画起于无,六经皆我注。
自以我自观,自感还我悟。
寄语湖外人,湖源尔当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