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萦祠外,嵩云泊栋端。
桥山何必问,只是葬衣冠。
洛水萦祠外,嵩云泊栋端。
桥山何必问,只是葬衣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家陵墓庄严肃穆的景象。"洛水萦祠外,嵩云泊栋端"中,"洛水"指的是流经河南洛阳的河流,而"萦祠"则是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祭坛,这里用来指代皇陵的位置。"嵩云"指的是嵩山之云,嵩山又名中岳,是五岳之一,在河南省境内,古人认为是沟通天地之处。"泊栋端"则形象地描绘出云气停驻在陵墓的屋脊之上,给人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
第二句"桥山何必问,只是葬衣冠"中,"桥山"可能是指通向陵墓的小路或山丘。"何必问"表达了对于皇陵位置不需要过多询问的态度,因为它的庄严和神圣是不言而喻的。而最后的"只是葬衣冠"则意味着这里仅仅是埋葬帝王的身体和象征其地位与尊贵的服饰与冠冕。整句流露出一种对皇权的敬畏以及对传统礼仪的遵循。
诗人通过这种写法,展现了对先祖皇陵的崇敬,以及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于帝王陵墓的尊严和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运河绕齐鲁,势若张大弓。
隈中抱泰岳,两箫垂向东。
德州倚河壖,南北适要冲。
帆樯绕其外,车马出其中。
浮桥与流水,午贯相横纵。
嗟我游中原,来往如飞鸿。
弱冠一川水,屡照将成翁。
大泽涌飘云,沧海起飞龙。
鼓荡漳汶气,日观交鸿濛。
落叶下河堤,飞雨来淙淙。
观河吾眼在,凭槛望秋风。
际晓发落阳,亭午出磁涧。
水流砂石间,青山夹两岸。
突兀摩云霓,一径自中断。
诘曲随山行,十步不相见。
入谷天忽小,上坂山复乱。
迤逦循水涯,倏忽登天半。
山合疑无路,将近势复变。
忽闻重霄中,人声若相唤。
仰见穴处民,午烟起炊爨。
群羊如蚤虱,蠕蠕略可辨。
极目惬幽情,登临遂忘倦。
更欲凌绝顶,乘风扪河汉。
白沙碧波抱幽渚,天与征人养疴处。
绿坡障以老枫树,万马中宵自西去。
无烛无月微有星,秋深露浓隔帐零。
溪禽不知有客宿,时傍巾屦行伶俜。
坐久渐复见诸景,对岸云林致幽迥。
苇华无风忽动摇,知是卖盐夜归艇。
炎飙瘴雨十里淹,一夕清境清而恬。
且支水枕百忧外,万一梦到江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