斸石种松子,数根侵杳冥。
天寒犹讲律,雨暗尚寻经。
小殿灯千盏,深炉水一瓶。
碧云多别思,休到望溪亭。
斸石种松子,数根侵杳冥。
天寒犹讲律,雨暗尚寻经。
小殿灯千盏,深炉水一瓶。
碧云多别思,休到望溪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深山中修建别墅,种植松树,追求精神寄托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斸石种松子”一句,展现了对自然界的改造与融入,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
“数根侵杳冥”则表明松树已经长成,甚至有些枝条已经伸入了云霭之中,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高大,更暗示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接下来的“天寒犹讲律,雨暗尚寻经”显示了诗人即便在严寒或阴雨的恶劣天气中,也不放弃对文化知识和艺术创作的追求。这里,“讲律”可能是指研究音乐或者韵律,“寻经”则可能是指研读古籍。
“小殿灯千盏,深炉水一瓶”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处时的情景,小殿中点燃着许多灯笼,而深炉中的水则保持温热。这两句通过对比强烈的光明与静谧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享受孤独的意境。
最后,“碧云多别思,休到望溪亭”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产生的情感波动,以及对某个特定地点——望溪亭的期待与向往。这也暗示着诗人内心中对于更远离尘世、接近自然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精神寄托和个人情感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