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灵明一敬融,别无馀法可施功。
乾坤浩荡今还古,日月光华西复东。
莫羡仙家烹大药,何须释氏说真空。
些儿欲问儒宗事,妙诀无过未发中。
一片灵明一敬融,别无馀法可施功。
乾坤浩荡今还古,日月光华西复东。
莫羡仙家烹大药,何须释氏说真空。
些儿欲问儒宗事,妙诀无过未发中。
此诗《静坐吟(其二)》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宇宙、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洞察。
首句“一片灵明一敬融”,开篇即点出内心的纯净与专注,如同一片清澈的明镜,映照着万物,又融入了对宇宙的敬畏之情。接下来,“别无馀法可施功”一句,表达了在追求真理与和谐的过程中,无需外求,只需内在的修养与领悟。
“乾坤浩荡今还古,日月光华西复东”两句,以天地与日月的循环往复,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强调了自然规律的永恒不变。同时,也暗示了人在宇宙中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以及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莫羡仙家烹大药,何须释氏说真空”则从道家和佛家的角度出发,指出追求长生不老或空无之境并非唯一途径,真正的智慧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超越。
最后,“些儿欲问儒宗事,妙诀无过未发中”将话题转向儒家思想,提出真正的学问和智慧往往存在于未被言说、未被表达的内心深处,即“未发之中”。这不仅是对儒家“中庸之道”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个人内心世界探索的启示。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问,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宇宙、生命、道德与智慧的本质,体现了高攀龙对哲学、宗教与伦理的深刻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