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时十月十四日作本师诞日也·其三》
《时十月十四日作本师诞日也·其三》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已见浮沉易,谁怜顾复难。

龙鳞风自急,精卫血无乾。

斜日含云暗,残霞染浪丹。

莫惊蛟兕起,天地不禁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以自然界的动态变化为背景,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

首联“已见浮沉易,谁怜顾复难”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不易与复杂。"浮沉易"指的是世事的起伏变化,如同水面上的浮萍,难以把握;"顾复难"则表达了对亲情、友情等关系中深厚情感的珍惜与维护之不易。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人生中既有变化无常的一面,也有需要付出努力去维系的情感纽带。

颔联“龙鳞风自急,精卫血无乾”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龙鳞风自急"比喻世事如龙鳞般变幻莫测,风急则龙鳞动,暗示了人生的不确定性与挑战性;"精卫血无乾"则借用了精卫填海的典故,象征着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与不公,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正义与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形象,寓意了人在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时,应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颈联“斜日含云暗,残霞染浪丹”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云层遮蔽、残霞映照海面的画面。"斜日含云暗"表现了黄昏时刻的阴郁与沉寂,预示着夜晚的来临;"残霞染浪丹"则展现了最后一抹阳光在海面上留下的鲜艳色彩,象征着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总有希望的光芒。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光明的信念。

尾联“莫惊蛟兕起,天地不禁寒”收束全诗,提醒人们不必对未知或潜在的威胁感到恐惧。"蛟兕起"可能象征着潜在的危险或挑战,但"天地不禁寒"则表明自然规律不可违抗,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社会中,无论面临何种困难,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不可改变性。这句诗鼓励人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相信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有其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变化与不变、困难与希望、坚持与顺从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洞察。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次韵仲平太博中秋斋中对月二绝·其一

秋蟾此夜一盘明,影落斋坛分外清。

想对风光无处说,夜深聊复以诗鸣。

(0)

次韵苏君叙暑雨大有秋意

五月痴云烂不收,麦风先借一天秋。

聊烦细雨催幽句,更把新凉洗客愁。

人物似君真楚楚,功名怜我亦悠悠。

谩将无限思归意,欲向回中著钓舟。

(0)

将别湖居二首·其一

昔年尝判武林丞,来伴西湖寺下僧。

又作移家新活计,却携行脚旧枯藤。

(0)

燕欲来巢

乱后乌衣巷欲空,拟寻茅舍伴蓑翁。

戏将雏去春风里,衔得泥归暮雨中。

炙手不嫌门户冷,傍人如献语言工。

明年记取来时节,应是桃花满院红。

(0)

次韵元杰病中书怀

本来无病是维摩,人说烟霞久卧疴。

独闭衡门春尚在,却携藜杖句还多。

已将名字传三语,懒作悲凄和九歌。

止酒渊明今复饮,便须俗客到无何。

(0)

次韵姑溪兴国寺晚眺

禅房花木有残红,此地还因曲径通。

竹影看摇金琐碎,风铃解语玉丁东。

人来白鸟横空处,山在先生倚杖中。

绝唱未酬才已尽,夜灯搔首鬓如蓬。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