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魔高不极,正接太行踪。
白日寒千树,阴崖护二龙。
水帘风雨聚,云窦鬼神封。
一望知何世,秦关见几重。
秘魔高不极,正接太行踪。
白日寒千树,阴崖护二龙。
水帘风雨聚,云窦鬼神封。
一望知何世,秦关见几重。
这首诗描绘了秘魔崖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鬼斧神工。
首句“秘魔高不极,正接太行踪”,以“秘魔”开篇,点出崖之名,同时以“高不极”描绘其巍峨险峻,与太行山相连,气势磅礴。接下来,“白日寒千树,阴崖护二龙”,白日映照下,千树寒霜,更显崖之高耸;阴冷的悬崖仿佛守护着两条神龙,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水帘风雨聚,云窦鬼神封”,水帘在风雨中汇聚,云洞则被鬼神封闭,进一步渲染了秘魔崖的幽深与不可测。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含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
最后,“一望知何世,秦关见几重”,站在秘魔崖上远眺,不禁让人疑惑身处何世,仿佛穿越了时空,遥望秦关,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遥远。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追思。
整首诗通过对秘魔崖的描绘,展现了明末诗人在面对壮丽自然时的内心感受和对历史的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山水诗的特点。
十载同怀子,行役各徬徨。
风萍飘复合,眷言聚故乡。
故乡虽云乐,欢会那能常。
炎地寒威少,十月未零霜。
仆夫戒斗酒,送子上河梁。
轸发粤王城,目望荆楚疆。
明时重屏翰,所怀在召棠。
致身事圣主,遭世幸虞唐。
愿言崇令德,懋绩纪旂常。
诘旦盥漱罢,父老纷来看。
亲昵短服过,疏者具衣冠。
拜揖失行序,问答无绪端。
行役倏四载,风尘多苦颜。
乡曲近来事,卒卒述难殚。
生齿有凋谢,人情有波澜。
岁俭徵求急,鸡犬靡得安。
无论享乐利,亦复多辛酸。
一闻父老言,怆然伤脾肝。
不敢说向人,但叹行路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