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行舟穿乳窦,时时濯足弄萝川。
青山两岸花相接,花里泉声应暮蝉。
日日行舟穿乳窦,时时濯足弄萝川。
青山两岸花相接,花里泉声应暮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泷水中所见的自然美景,充满了生动的视觉与听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首句“日日行舟穿乳窦”,以“日日”二字强调了诗人长期在此地乘舟航行的生活状态,而“穿乳窦”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只穿梭于山洞中的情景,透露出一种探险的意味和对自然奇观的好奇心。
次句“时时濯足弄萝川”,“时时”表明这种行为的频繁,“濯足”则是指在水中洗脚,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与水亲近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了他对水边环境的喜爱。“弄萝川”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周围自然环境互动的情景,仿佛是在与水中的植物嬉戏,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接下来的“青山两岸花相接”,一句将视线从水面转向了两岸的景色,青山与花的相互映衬,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色以生命力,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最后一句“花里泉声应暮蝉”,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花丛中的泉水潺潺流动,与傍晚时分的蝉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动人的自然画卷。这里的“应”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声音的和谐统一,又暗示了大自然中各种生命形式的相互依存与和谐共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六朝人物随烟埃,金舆玉几安在哉。
钟山石城已寂寞,祇见江水云端来。
百年故老有存者,尚忆世宗初伐淮。
魏王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
当时谋臣非不众,上国拔取多陪台。
龙腾九天跨四海,一水欲阻为可咍。
降王北归楼殿坼,弃屋尚锁残金堆。
神灵变化自真主,将帅何力求公台。
山川清明草木静,天地不复屯云雷。
使君登高访古昔,伤此陈迹聊持杯。
因留嘉客坐披写,酃渌笑语倾如筛。
酒酣重惜功业晚,老矣万卷徒兼该。
攒峰列壑动归兴,忧端落笔何崔嵬。
馀年无欢易感激,亦愧庄叟能安排。
青灯明灭照不寐,但把君诗阖且开。
《和王微之登高斋三首·其二》【宋·王安石】六朝人物随烟埃,金舆玉几安在哉。钟山石城已寂寞,祇见江水云端来。百年故老有存者,尚忆世宗初伐淮。魏王兵马接踵出,旗纛千里相搪挨。当时谋臣非不众,上国拔取多陪台。龙腾九天跨四海,一水欲阻为可咍。降王北归楼殿坼,弃屋尚锁残金堆。神灵变化自真主,将帅何力求公台。山川清明草木静,天地不复屯云雷。使君登高访古昔,伤此陈迹聊持杯。因留嘉客坐披写,酃渌笑语倾如筛。酒酣重惜功业晚,老矣万卷徒兼该。攒峰列壑动归兴,忧端落笔何崔嵬。馀年无欢易感激,亦愧庄叟能安排。青灯明灭照不寐,但把君诗阖且开。
https://shici.929r.com/shici/PDNwp33m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