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
闻有道人者,于今号禅伯。
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
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
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
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
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
闻有道人者,于今号禅伯。
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
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
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年轻时与老年的身体变化,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易老的哲理。同时,诗人也借助自然景物,如青枝和岁寒的颜色,以及庭前的松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生命、自然的思考。
诗中“升也初见我,肤腴仍洁白”表达了年轻时的皮肤光滑白皙,而“今何苦而老,手脚皴以黑”则是老年时身体衰老,皮肤变得粗糙和黧黑。这些对比凸显了时间带给人的外在变化。
接下来,“闻有道人者,于今号禅伯”可能是在提到一位修行的人物,这个人可能是诗人想要借鉴的对象,因为他能“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即通过某种方式或许是禅悟,使得自己在精神上得到解脱,回归自然之道,变得像枯瘦的树枝一样超然物外。
最后两句“汝观青青枝,岁寒好颜色。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感受和思考。这里的“青青枝”可能指的是常绿的植物,它们在严冬中依然保持着生机,这种生命力让诗人感到欣赏。而“此松亦有心,岂问庭前柏”则是说这棵松树似乎也有它自己的思想,不需要去询问庭院前的柏树。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的尊重和赞美,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深刻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借景抒情以及引入禅悟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易老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思考和感悟。
至人能婴儿,嬉戏存天真。
长为浑沌宗,弃智如埃尘。
直木必先伐,甘泉必先湮。
于世吾何求,聊为葛天民。
朝饥采松柏,暮寒栖草茵。
抗节终不回,汤武非吾君。
毁我白玉颜,裂我华阳巾。
遥遥狂接舆,相携共沉沦。
念子离根蓬,随风去何之。
少年好驰侠,意气为雄儿。
持忧催白发,我年已崦嵫。
玉沥与金华,成仙不可期。
聊为亡命人,隐忍居下邳。
事败死无名,空令骨肉糜。
吾子弃其觚,立功思边陲。
英雄苟有具,富贵宁无期。
穹庐多秘馆,中有琵琶姬。
射猎得猪鹿,相与聊娱嬉。
惊风落归雁,渺然天一方。
如何江海士,并集珠丘旁。
霖雨从东来,玄云覆山冈。
积旬忧旱魅,良苗今得望。
高楼恣欢赏,浊酒三五行。
哀彼海滨人,无家托人乡。
珠丘虽我土,笳鼓如岩疆。
民生日以促,后会安可常。
蜉蝣迷旦暮,神龙有飞藏。
明朝脱长剑,濯足归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