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归来,三径外、栽松种柳。
遥集者、湘潭屈子,漆园庄叟。
木柄长镵常在握,竹皮圆笠新加首。
置斯人、一壑一丘间,然乎否。白雪调,无双手。
晓风句,诸伶口。但应门遣子,烹葵呼妇。
秘笈已窥林屋洞,新篘且醉兰陵酒。
问朱门、高盖几人存,东门狗。
陶令归来,三径外、栽松种柳。
遥集者、湘潭屈子,漆园庄叟。
木柄长镵常在握,竹皮圆笠新加首。
置斯人、一壑一丘间,然乎否。白雪调,无双手。
晓风句,诸伶口。但应门遣子,烹葵呼妇。
秘笈已窥林屋洞,新篘且醉兰陵酒。
问朱门、高盖几人存,东门狗。
这首词以“满江红”为牌调,是宋琬创作的一首题画之作,描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词中通过“陶令归来”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代世俗的反思。
词的开篇“陶令归来”,借用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故事,暗示了主人公追求自然、远离尘嚣的心境。“三径外、栽松种柳”,描绘了一幅隐居者的日常景象,松树和柳树象征着宁静与生机,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接着,“遥集者、湘潭屈子,漆园庄叟”,进一步将隐士的意象与历史上的伟大文人相联系,如屈原、庄子,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
“木柄长镵常在握,竹皮圆笠新加首”,生动地描绘了隐士手持农具、头戴斗笠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置斯人、一壑一丘间,然乎否”,表达了对隐士生活态度的肯定,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生活选择,与世俗的追逐形成对比。
“白雪调,无双手。晓风句,诸伶口”,运用比喻手法,将隐士的音乐才华和诗歌创作比作自然界的美好,强调了他们的艺术成就。
“但应门遣子,烹葵呼妇”,描绘了隐士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体现了他们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
“秘笈已窥林屋洞,新篘且醉兰陵酒”,表达了隐士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酒的享受,展现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高雅。
最后,“问朱门、高盖几人存,东门狗”,通过对比朱门大宅与隐士生活的不同,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物质追求与精神空虚现象的反思,同时也对传统隐逸文化的传承与价值进行了肯定。
整首词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美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问金城方略,数十年来,谁堪称许。
万福威名,草木识淮浦。
西顾天长,中流地重,著此巨鳌柱。
见说棋边,风声鹤唳,胆落胡虏。
老子家声,六韬亲授,渭水归来,非熊非虎。
江汉滔滔,建大将旗鼓。
弧矢开祥,节旄迎渥,勋业纪盟府。
好对芳天,莺花未老,金樽频举。
敢问辽天月,历几亿春秋。
老娥盍相刮目,无一语相酬。
似讶经年间阔,类笑衰翁潦倒,岁岁客他州。
清照五湖阔,倦影一萍浮。任渠侬,琴当户,酒当楼。
人生适意,封君何似橘千头。
月正圆时固好,人欲闲时须早,毋作陇西羞。
多谢锦囊句,椽笔富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