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
旅榇蛟龙护,铭旌雁鹜随。
此生要有尽,何物告无期。
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
旅榇蛟龙护,铭旌雁鹜随。
此生要有尽,何物告无期。
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挽辞二首(其二)》。王安石以其改革举措和文学成就著称于世,其诗作风格沉郁顿挫,充满哲理。
"蛮荆长往地,湖海独归时。"
此两句描绘了一种孤独的旅途景象,“蛮荆”指的是道路上的野草,而“湖海独归时”则表达了诗人独立行走于广阔自然之中的情形,显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悠然的情怀。
"旅榇蛟龙护,铭旌雁鹜随。"
“旅榇”指的是古代官员的仪仗,“蛟龙护”象征着威严和尊贵,而“铭旌雁鹜随”则是对跟随官员的乐队或仪仗队伍的形容,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依然保持着一份庄重与威仪。
"此生要有尽,何物告无期。"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生命有限、不可预知的哀叹。诗人通过“此生要有尽”指出了生命终将结束,而“何物告无期”则是在询问在短暂而脆弱的人生中,到底有什么能够告诉我们它的尽头。
"一片幽堂石,公知我不欺。"
最后两句,“一片幽堂石”象征着静谧与沉稳,而“公知我不欺”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坦诚和真挚的自我肯定。这两句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无所畏惧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旅途的寂寞,官员仪仗的庄严,以及生命有限与个人坚守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