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结社记前缘,偶到人间共一年。
对学三生形已改,相逢一笑性犹全。
法缘振地公今佛,逸思磨天我亦仙。
明日清风飞短棹,羡师先去得林泉。
白莲结社记前缘,偶到人间共一年。
对学三生形已改,相逢一笑性犹全。
法缘振地公今佛,逸思磨天我亦仙。
明日清风飞短棹,羡师先去得林泉。
这首诗是一位朋友对即将离别的同道丹霞的送别之作。开篇“白莲结社记前缘,偶到人间共一年”两句,通过白莲比喻佛教中的净土信仰,表达了诗人与丹霞在修行上的相识和共同度过的一段时光。
接着,“对学三生形已改,相逢一笑性犹全”两句,则描绘出两位道友在修炼中历经轮回,肉身虽有变化,但内心的纯净本性却依旧如故,他们之间的笑容里流露出对彼此深刻理解和情谊。
“法缘振地公今佛,逸思磨天我亦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之道的自信与成就感。法缘即是佛教中的因缘,指的是修行者通过种种修持而与佛法相应。诗人自称“今佛”,显示出其对自己已达到某种境界的肯定。而“逸思磨天我亦仙”则表达了诗人在精神层面上的超脱和解脱之感,自视为已经达到了仙人的境界。
最后,“明日清风飞短棹,羡师先去得林泉”两句,是诗人对丹霞即将离别的不舍与赞美。清风飞棹形容的是轻舟疾驰,预示着丹霞将要远行。诗人表达了对丹霞能够早日达到理想境界的羡慕之情,以及自己对于不能与师傅一同离开的遗憾。
总体而言,这首送别诗不仅是对朋友即将离别的一种祝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共鸣。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修养与自信,以及对友情和共同信仰的珍视之情。
冯夷仙人冰玉莹,绿盖云鬟踏明镜。
嫣然一笑隔烟波,露湿胭脂容貌正。
道人心地亦清雅,不染淤泥出正定。
岂无奇士同品题,亦有山僧共涵泳。
芙蓉山色秋更癯,斜日黯红愁对影。
唤回西子昔年梦,淡妆浓抺娇相并。
不向湖山逞颜色,天香槁死无人境。
有如禅僧懒出游,白首甘心老乡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