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游草堂·其二》
《重游草堂·其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僧残尚食少,佛古但泥多。

寒守三衣法,饥传一钵歌。

宽闲每迸竹,危朽漫牵萝。

怊怅庭前柏,西来意若何。

(0)
翻译
僧人残余的食物很少,佛像古旧却泥塑很多。
他严守着仅有的三件衣物,忍饥挨饿时唱着乞食的歌谣。
在空闲时常常触动竹林,危险而老旧的木头只能任藤蔓攀爬。
心中惆怅地看着庭院前的柏树,从西方来的他又会有什么打算呢?
注释
僧残:指僧人。
尚:还。
食少:食物很少。
佛古:古老的佛像。
但:只是。
泥多:泥塑很多。
寒守:在寒冷中坚守。
三衣法:佛教中的简单生活法则,仅穿三衣。
饥:饥饿。
一钵歌:乞食的歌谣,形容僧人的生活。
宽闲:空闲的时候。
迸竹:触动或触动了竹子。
危朽:危险且朽坏。
漫牵萝:随意地让藤蔓攀爬。
怊怅:惆怅,内心不安。
庭前柏:庭院前的柏树,常用来象征坚韧和长久。
西来:从西方来,可能指远方的僧人。
意若何:他的心意如何,有何打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反映了诗人重游草堂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淡泊名利、超脱红尘的情怀。

“僧残尚食少,佛古但泥多”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寺庙生活图:僧侣们早饭吃得不多,但佛像周围却是泥土累积,这既反映了僧侣清贫的生活状态,也暗示着对物质享受淡泊的心态。

“寒守三衣法,饥传一钵歌”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追求和赞美。在严寒中坚守穿着简单的衣服,在饥饿时依然高声歌唱,这是对佛教出家人的生活理念的颂扬。

“宽闲每迸竹,危朽漫牵萝”写出了草堂周围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在宽敞自在中享受着竹子的清风,或许是在破旧不堪的亭阁间随意牵引着藤萝,这些都是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

“怊怅庭前柏,西来意若何”则是诗人面对庭前的柏树,感慨万千。柏树常绿不衰,象征着坚韧与长久,诗人的心中可能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人生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生活、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操。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章复彦许画菜作诗促之

采葑何必首阳东,翠叶葳蕤在眼中。

倾国可堪誇绝艳,灌园端合想连筒。

迟徊公馆应无事,洗涤膏粱信有功。

老我不能忘此味,几回题品学涪翁。

(0)

送汪以敬归睦州省觐四首·其三

官事萧閒故友多,每因持酒发悲歌。

石生参幕真无忝,徐庶思亲可奈何。

千里归帆如健马,满天急雪似飞蛾。

高堂舞得斑衣破,也胜朝衫剪越罗。

(0)

西湖小隐

胜景金池耳,高人玉树然。

柳塘披鹤氅,山崦出渔船。

梅吐尊前月,松蟠镜里天。

兴来弹渌水,赏识有逋仙。

(0)

偶作

仰头看白日,无语对庭柯。

万事只如此,百年能几何。

近人黄鸟过,隔水白云多。

幸此聊相慰,悠然发浩歌。

(0)

送刘庸道之闽

美人弄秋水,照映冰雪容。

云巾紫霞佩,合在蓬莱宫。

兰舟桂为楫,泛泛清江中。

今日西飞燕,明日南飞鸿。

三山有仙客,绿发颜如童。

期尔乘白凤,缥缈翔天风。

(0)

长庐卧病简枢密院掾陈子恭

海口云航浪接天,故人瓜戍动经年。

独怜南国思亲客,梦绕梅花庾岭边。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于志宁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