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羊疑是已叱石,见石翻疑未叱羊。
非石非羊何所见,这些意思难商量。
见羊疑是已叱石,见石翻疑未叱羊。
非石非羊何所见,这些意思难商量。
这首诗名为《卧羊山》,作者为宋代诗人郑士懿。诗中通过两个看似矛盾的情景——见羊而误以为是石头,见到石头又怀疑是否曾叱责过羊,表达了诗人对事物观察的细腻和内心的疑惑。"见羊疑是已叱石,见石翻疑未叱羊"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反复思考,反映出人与自然互动中的微妙心理。最后两句"非石非羊何所见,这些意思难商量"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辨识不清的困惑,认为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寓言般地揭示了人生认知中的模糊边界。整体上,这首诗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现象的独特洞察。
一脉泉随天地老,悠然洗尽半生心。
欲令惠及生民远,须道仁同此水深。
圣母慈灵昭往古,高题崇号重来今。
登祠拜罢秋无际,目极西城万亩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