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皆由造化功,山因夏史望尊隆。
崇关磊磊当冲要,南纪滔滔此会通。
千古岁寒存老柏,一亭秋兴感飞桐。
我来极目湖湘阔,作赋登高效楚风。
神秀皆由造化功,山因夏史望尊隆。
崇关磊磊当冲要,南纪滔滔此会通。
千古岁寒存老柏,一亭秋兴感飞桐。
我来极目湖湘阔,作赋登高效楚风。
这首明代诗人陶安的《大别山》描绘了大别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地位。首句"神秀皆由造化功"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川的壮丽得益于天地的塑造。次句"山因夏史望尊隆"暗示大别山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可能因其与古代某个重要事件或人物有关而备受尊崇。
"崇关磊磊当冲要"进一步强调山关的险峻和地理位置的咽喉要道,"南纪滔滔此会通"则描绘了大别山作为南北交通的交汇点,水流滔滔,交通繁忙。"千古岁寒存老柏"借老柏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历经千年仍挺立,体现了山中岁月的悠久和历史的沉淀。
"一亭秋兴感飞桐"通过秋日凉亭引发的诗人情感,寄寓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飞桐(梧桐)可能是亭子边的老树,也暗喻着高洁的人格。最后,诗人"我来极目湖湘阔,作赋登高效楚风"表达了自己登高远望,胸怀湖湘大地,以楚文化为灵感,创作诗歌的豪情。
整首诗以山水为载体,融入历史典故和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大别山的雄浑气势和深厚文化底蕴,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欣赏。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
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
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
当时綵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
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
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
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
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
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
远行僮仆应苦饥,新妇厨中炊欲熟。
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
行人但饮莫畏贫,明府上来何苦辛。
丁宁回语屋中妻,有客勿令儿夜啼。
双冢直西有县路,我教丁男送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