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庙登高人尽回,儒宫下马尽残杯。
奔陈孔甲元孤愤,去赵虞卿且未哀。
高叶下风还抱石,片云拖雨故临台。
酒阑却忆十年事,半醉呼鹰向此来。
禹庙登高人尽回,儒宫下马尽残杯。
奔陈孔甲元孤愤,去赵虞卿且未哀。
高叶下风还抱石,片云拖雨故临台。
酒阑却忆十年事,半醉呼鹰向此来。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九日繁台二首(其二)》描绘了诗人登高禹庙的场景。首句“禹庙登高人尽回”,写众人在重阳节登高禹庙,意犹未尽,纷纷返回。接着,“儒宫下马尽残杯”暗示着文人士大夫们在儒家学宫前饮酒作乐,直到杯中酒残才离开。
诗人感慨万分,想起了历史人物。“奔陈孔甲元孤愤”,暗指孔甲在陈国的孤独与愤慨,可能寓言自己或他人的失意。而“去赵虞卿且未哀”,虞卿离开赵国时的哀愁并未完全消散,诗人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共鸣。
“高叶下风还抱石,片云拖雨故临台”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寄寓深沉情绪。落叶在秋风中抱紧石头,片云带雨而来,似乎有意停留于台上,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沉重和无奈。
最后,“酒阑却忆十年事,半醉呼鹰向此来”收束全诗,酒醒后诗人回忆起过去的十年,心中百感交集,借半醉之态唤鹰相伴,流露出一种孤独而坚韧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登高为背景,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感受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沉思。
圭玷犹足磨,甑堕不可完。
素行有一失,诚负头上冠。
孔门诸弟子,贤者是曾颜。
超然季孟中,穷达了不关。
我尝慕其人,相从叩两端。
形影忽不及,咄咄指空弹。
取琴置膝上,以之操孤鸾。
寸心固云苦,中有千岁寒。
北溟苍蟠赤有只,何年飞入昭阳里。
王母抱其首,至尊抚其尾,爱之不啻如己子。
时复娇嘶作宫徵,宁王窃弄至尊喜。
一朝踊跃不可收,化作万丈长黄虬。
腾怒□觞昆仑丘,五城欲崩河倒流。
老优方作《霓裳》舞,朔风忽动渔阳鼓。
鼓声殷殷来朝阳,六龙西狩剑阁长。
欢乐极兮成悲伤,马嵬坡下尘土香。
玉奴弦索花奴鼓,阉奴节腔浑奴舞。
阿环自品玉玲珑,御手移游亲按谱。
风生龙爪玉星香,露湿鞍唇金缕长。
莫倚花深人不见,李摹擪笛傍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