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制除封八巨州,士恬马饱适逢秋。
三年弟傲群情懈,十月城围百战休。
海岛何人歌为挽,华容有女泪空流。
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
承制除封八巨州,士恬马饱适逢秋。
三年弟傲群情懈,十月城围百战休。
海岛何人歌为挽,华容有女泪空流。
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逢所作的《闻吴门消息二首(其二)》。诗中描述了国家大事中的重要转折,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首句“承制除封八巨州”描绘了朝廷大规模的封疆授职,显示出国家权力的运作;“士恬马饱适逢秋”则暗示了和平时期的到来,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接下来,“三年弟傲群情懈”暗指之前的战争结束,人们在和平中逐渐松懈;“十月城围百战休”进一步强调战争的结束,但同时也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危机。“海岛何人歌为挽”表达了对远方边陲可能的哀挽之情,而“华容有女泪空流”则以个人悲剧映射出更广泛的哀伤。
最后两句“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揭示了诗人对于局势的深刻担忧:一旦失去边防屏障(唇亡),周边藩属可能会乘虚而入,国家动荡不安(板荡),给中央政府带来巨大的忧虑。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未来的忧虑。
山家酿初熟,取醉不论钱。
清溪留饮三日,鱼鸟亦欣然。
见说玉华诗老,袖有忘忧萱草,牛背稳于船。
铁笛久埋没,雅曲竟谁传。坐苍苔,敧乱石,耿不眠。
长松夜半悲啸,笙鹤下遥天。
天上金堂玉室,地下石城琼壁,别有一山川。
把酒问明月,今夕是何年。
今古高情,都缘在林泉江曲。
知此身如幻,宁羡锦衣华屋。
雅志偏怜雕浦月,达人岂羡金山玉。
喜满庭、花影日筛金,苔斑绿。终焉计,东篱菊。
虚心杖,南轩竹。枕琴书高卧,坦然无辱。
万古兴亡春梦觉,一溪云水平生足。
看武陵三秀喷幽香,芝田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