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指吴天背蜀云,峡波小绿作微皴。
西州寒食清明了,犹见檀心上苑春。
遥指吴天背蜀云,峡波小绿作微皴。
西州寒食清明了,犹见檀心上苑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日景象。首句“遥指吴天背蜀云”,以远眺的姿态,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空间之中,吴地的天空与蜀地的云彩遥相对应,营造出一种空间上的对比与距离感。接着,“峡波小绿作微皴”一句,细腻地描绘了山峡中波光粼粼的小溪,溪水在阳光下泛起细碎的绿色波纹,仿佛是大自然的笔触在轻描淡写间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
“西州寒食清明了”点明了时节,寒食节和清明节已经过去,春天的气息依然浓郁,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循环。最后一句“犹见檀心上苑春”则将目光聚焦于繁华的皇家园林——上苑,尽管寒食清明已过,但园中仍春意盎然,一株株花树绽放着鲜艳的花朵,犹如檀木之心般深沉而富有生命力,展现了春天不息的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季节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对自然生命力的感慨,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孤帆薄暮转清溪,空翠回环望眼迷。
梦想莫知家远近,羁游将遍浙东西。
归来分合投闲散,老去情犹惜解携。
明月深林有乌鹊,悲鸣未许一枝栖。
尽室嗟何往,穷年浪自悲。
才疏身潦倒,地远迹孤危。
风雨江南岸,豺狼天一涯。
畏途端可悯,薄宦竟奚为。
已失田园计,难忘升斗资。
毋烦俗子问,有愧达人嗤。
病马思春草,惊乌绕夜枝。
登舟一长叹,此意只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