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名老鞍马,避世终山林。
二涂各有蔽,贤哲多所箴。
宋侯初出仕,逸足已骎骎。
世路厌荆棘,翩然脱华簪。
卷舒何自由,白云本无心。
开轩资笑傲,霜筠绿阴森。
床头有浊醪,壁间馀素琴。
渊明久寂寞,千载得知音。
趋名老鞍马,避世终山林。
二涂各有蔽,贤哲多所箴。
宋侯初出仕,逸足已骎骎。
世路厌荆棘,翩然脱华簪。
卷舒何自由,白云本无心。
开轩资笑傲,霜筠绿阴森。
床头有浊醪,壁间馀素琴。
渊明久寂寞,千载得知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题为《题宋公圭宿云轩》。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与隐逸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宋公圭选择归隐生活的赞赏。首句“趋名老鞍马”描绘了追求名利的人们忙碌奔波的形象,而“避世终山林”则赞美了宋公圭选择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明智。接下来,诗人指出世间道路各有其局限,贤者哲人对此都有深刻的警示。
诗中提到宋公圭初入仕途时表现活跃,“逸足已骎骎”,但后来却厌倦了世间的艰难,毅然放弃官场,表现出超脱世俗的决心。“世路厌荆棘,翩然脱华簪”形象地描述了这一转变。诗人进一步强调,人生的自由在于内心的抉择,宋公圭的选择如同白云般无拘无束。
“卷舒何自由,白云本无心”表达了对宋公圭悠然自得生活的向往,他的生活就像白云一样自在无求。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宋公圭居所的环境——轩窗开阔,可供笑傲江湖,竹影森然,生活简朴而宁静。床头浊酒和壁间素琴,更显其淡泊名利的品格。
最后,诗人以陶渊明为例,称颂宋公圭的寂寞生活虽久,但千年后仍有人能理解他的心境,成为知音。整首诗通过宋公圭的故事,传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化描绘,以及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射生户,北山有虎何不射。
岂不闻夏家有女年十五,随父樵薪入山坞,父行在前忽遭虎。
女见父伤奋不惧,号泣逐之为虎语。
逐之不已虎反顾,弃其父□衔女去。
人言其父死亦苦,我言最苦是其女。
想女失父逐虎时,眼不见虎惟见父。
射生户,我今重告汝。汝之生,岂无父与母。
勿谓官差尚犹豫,被尔甲兮张尔弩,况虎杀害人多天已怒。
呜呼,虎害人多天若怒,天又何必使渠生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