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烟波竹外溪,隔溪青嶂绕窗扉。
诗人不见东坡老,直节空馀一尺围。
十里烟波竹外溪,隔溪青嶂绕窗扉。
诗人不见东坡老,直节空馀一尺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首句“十里烟波竹外溪”,以“十里”形容溪流之长,烟波缭绕,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同时“竹外溪”则暗示了周围环境的清幽与静谧。次句“隔溪青嶂绕窗扉”,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青色的山峦仿佛环绕着窗户,将人与自然紧密相连,凸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后两句“诗人不见东坡老,直节空馀一尺围”,则是对前两句景象的升华与思考。这里借用了苏轼(东坡)的形象,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骨的追忆与敬仰。诗句中的“直节”不仅指竹子的挺拔之姿,也象征着文人的高洁品格和不屈精神。“空馀一尺围”则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精神品质虽已不在,但它们留下的影响却如同竹子的直径一般,虽然看似微小,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永恒的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高尚人格的尊崇,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文华侍书凡几年,权阉斥逐江南田。
翰林有子领京荐,飘然同上嘉兴船。
事定移家还辇毂,清风如水人如玉。
百年共肃世守之,雅称东藩画中竹。
君不见谏垣回首江湖长,南极星高北极光。
向来夷险何足道,莱衣春酒封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