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闲静不可作诗,非老懒焉能读书。
开卷空山照华发,吟编荒径入吾庐。
非闲静不可作诗,非老懒焉能读书。
开卷空山照华发,吟编荒径入吾庐。
这首诗《偶成(其十)》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诗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与阅读的深刻感悟。
首句“非闲静不可作诗”,点明了创作诗歌需要内心的宁静与闲适,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才能捕捉到灵感,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次句“非老懒焉能读书”,则揭示了读书的乐趣往往伴随着岁月的积累和内心的淡泊,只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砺,心灵趋于平静的人,才能从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与乐趣。
接下来,“开卷空山照华发”一句,描绘了一幅在空旷山野间展开书籍,白发苍苍的诗人独自阅读的画面,既表现了诗人的年岁已高,也暗示了他在自然中寻求精神慰藉的生活态度。“吟编荒径入吾庐”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在荒凉小径上吟诵书籍,最终归于自己的居所的情景,强调了读书与思考对于他内心世界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与阅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自然与书籍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过程。诗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以及对内心平静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