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
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
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
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崙。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
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
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
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
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
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
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崙。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
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
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
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这首宋词《水调歌头·其四》以登高远眺为背景,展现了词人对国家分裂、壮志未酬的感慨。开篇"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描绘了广阔天地间南北界限模糊不清的景象,隐含对国家统一的渴望。接着,"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沦陷的深深遗憾,以及这种情感的难以言表。
"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运用比喻,将长江与孤山比作打破宁静的画面,象征着战乱中的孤立与突兀。词人希望借助"鞭霆力"驱散战争乌云,恢复和平,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下片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怀念淮阴的历史军事重地,暗示了对英雄人物的期待。"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引用典故,表达出词人期盼出现像士雅和刘琨那样的英勇人物来扭转乾坤。
最后,词人借"三拊顽石",寓意激发历史的沉睡力量,唤醒诸葛亮般的智者,共谋复兴大计。"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以季节更替暗喻时局变迁,期待一场大雨洗净北方的战火尘埃,寓意着和平的到来。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登楼远望,表达了词人对国家统一、英雄人物再现以及和平愿景的深深期盼。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山中宰相下岩扃,静接游人笑傲行。
碧嶂浅深骄晚翠,白云舒卷看春晴。
烟潭共爱鱼方乐,樵爨谁欺雁不鸣。
莫道隐君同德少,樽前长揖圣贤清。
试问玉蟾寒皎皎,何如银烛乱荧荧。
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