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阙同登浙水舟,停桡共过阖闾丘。
云随殿阁疑天近,江拥吴淞入海流。
石上逢僧松影落,池边访古剑光浮。
别筵况有登高赋,牢落偏消客路愁。
赴阙同登浙水舟,停桡共过阖闾丘。
云随殿阁疑天近,江拥吴淞入海流。
石上逢僧松影落,池边访古剑光浮。
别筵况有登高赋,牢落偏消客路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五月五日一同前往苏州虎丘寺游玩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文人雅趣和自然美景的描绘。
首联“赴阙同登浙水舟,停桡共过阖闾丘”描绘了众人乘船前往苏州的情景,表达了旅途中的欢聚之情。“阙”指京城,“阖闾丘”则是指苏州城,通过“同登”、“共过”,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无间。
颔联“云随殿阁疑天近,江拥吴淞入海流”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宫殿接近天空,江水汇聚吴淞,最终汇入大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辽阔。
颈联“石上逢僧松影落,池边访古剑光浮”则转向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描绘。在石头上遇到僧人,松树的影子落在石上,池边探寻古剑,剑光在水中浮动,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
尾联“别筵况有登高赋,牢落偏消客路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即将分别时,以诗会友,借以排解离愁别绪的心情。通过“登高赋”这一行为,不仅增进了彼此的情感交流,也使得旅途中的愁绪得以缓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人文之趣以及友情的温暖,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古木无年岁,新亭托隐栖。
交涂寒纛整,垂荫乱云低。
明暗苍烟合,深沈绿幄齐。
雨回阴径外,日隔画檐西。
凉露缘虚滴,珍禽占密啼。
仙家青桂洞,隐士碧萝溪。
覆冒均松盖,妖秾笑李蹊。
坐疑秋色早,境与世尘暌。
地惜开轩晚,名因寓意题。
还当推大荫,天下一民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