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孙皇帝念终天,毁慕难留王座迁。
庙谥易名尊四字,宸闱行服自三年。
宝衣鸾凤藏华殿,哀仗星辰下洛川。
从此都人想游幸,无因重见九龙軿。
孝孙皇帝念终天,毁慕难留王座迁。
庙谥易名尊四字,宸闱行服自三年。
宝衣鸾凤藏华殿,哀仗星辰下洛川。
从此都人想游幸,无因重见九龙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摰所作的《挽慈圣光献皇后二首(其二)》,通过“挽”字表达了对已故皇后的哀悼之情。诗中描绘了孝孙皇帝对已故皇后的深切怀念与哀思,以及皇后的逝世对宫廷和国家带来的影响。
首句“孝孙皇帝念终天”,点明了皇帝对皇后的思念之情,如同悼念逝去的亲人。接着,“毁慕难留王座迁”一句,形象地描述了皇帝在悲痛中难以离开王位的情景,表现了皇权的延续与哀思的交织。
“庙谥易名尊四字,宸闱行服自三年”两句,说明了皇后的去世后,皇帝对其追加庙号、谥号,并在宫中穿着丧服以示哀悼,这一行为持续了三年之久,体现了对皇后的尊敬与哀悼之情。
“宝衣鸾凤藏华殿,哀仗星辰下洛川”描绘了皇后的遗体被安放于华丽的殿堂内,覆盖着绣有鸾凤图案的衣物,而哀悼的仪仗队伍则如星辰般从京城出发,沿着洛水缓缓前行,象征着哀思的传递与皇后的最终归宿。
最后,“从此都人想游幸,无因重见九龙軿”表达了人们对于皇后生前游幸场景的怀念,以及对无法再见到皇后乘坐九龙軿(古代皇家出行的仪仗车)的遗憾,进一步深化了对皇后的哀悼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对皇后的哀悼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宫廷礼仪与哀思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流水平桥,一声杜宇,早怕雒阳春暮。
杨柳梧桐,旧梦了无寻处。
拚午醉日转花梢,甚夜阑风吹芳树?
到更残月落西峰,泠然胡蝶忘归路。
关心一丝别挂,欲挽银河水,仙槎遥渡。
万里閒愁,长怨迷离烟雾。
任老眼月窟幽寻,更无人花前低诉。
君知否,雁字云沈,难写伤心句。
云容初皱,鹦老梳翎,微露狸红丹咮。
迤逦金风,轻寒不耐,心绪还如中酒。
莫是怜秋瘦,贳韶光薄媚,春归还又。
念一自、红药凋零,杜宇三更,啼血而后。
拖逗得、伤心染就残痕,到如今消受。
还想拒霜木末,蓼花江岸,晚艳于今未久。
半折残虹,一湾夕照,却早送人僝僽。
零落还知否,唯应伴、几叶淡黄衰柳。
又恐怕、青娥娇妒,不肯留侬住,朱颜非旧。
重回首,雨馀荒草堆红绣。
泾阳先生不复作,泾阳遗编县高阁。
彩虹垂天漫璀璨,大造徒尔鼓空橐。
永陵之季狂澜惊,倒吹枯瓠为玉笙。
平地跃起攫光影,失足犹漫誇轻清。
先生两足不妄插,矗立欲撑银汉倾。
鸟舌无从说鸟梦,人头定可作人鸣。
毫发析作千万片,一丝独飞挂匹练。
亭亭万岁终不欹,世人皆见莫能见。
呜呼乎吾不知麟衰凤去将谁传,区区下界萦寒烟。
秉烛对读过深夜,诘旦赤日生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