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七弟问作诗之旨》
《答七弟问作诗之旨》全文
清 / 张金镛   形式: 古风

少年作诗花作骨,辞尚葩华韵清越。

最宜雪蕊艳春风,亦似冰箸击寒月。

中年作诗先读书,书味日积成膏腴。

贞柯内荣郁茂实,秀颖外竖蕃蕤敷。

诗人之心亦如面,弗论同异要归鍊。

鍊辞鍊意惟鍊真,一真所存极千变。

不然摇笔万语来,长波一泻何能回。

腾驹纵使骋捷足,逸馵毕竟非良材。

亦有愁思戛孤唱,想入幽微转生障。

或恐尖纤类女郎,还虞刿鉥疲心匠。

笑我学诗三十春,书无半豹言不根。

康庄未敢越涂辙,细路正苦迷梁津。

虚者难传实求是,我言诗法非诗旨。

自有端倪不可寻,遥遥山水琴弦指。

(0)
鉴赏

这首清代张金镛的诗《答七弟问作诗之旨》以问答的形式探讨了诗歌创作的真谛。首句“少年作诗花作骨”,形象地描绘了年轻时诗歌创作的灵动与鲜活,如同花朵般娇嫩且富有生机。接着,“辞尚葩华韵清越”赞美了早期作品的华丽辞藻和清新韵律。

进入中年后,诗人认为作诗需“先读书”,强调积累知识对诗艺的重要性,比喻为“书味日积成膏腴”。诗的结构丰富,既有内实的“贞柯内荣郁茂实”,又有外显的“秀颖外竖蕃蕤敷”,象征着深沉内敛与外在表现的和谐统一。

诗人进一步指出,作诗的关键在于提炼真意,“鍊辞鍊意惟鍊真”,即通过锤炼语言和思想达到真实的情感表达,尽管变化万千,但源于真实。他批评那些空洞无物的创作,比喻为“摇笔万语来,长波一泻何能回”,暗示缺乏深度的作品难以持久。

对于愁思和情感的处理,诗人认为应避免过于尖锐或女性化的倾向,而应深入内心,引发共鸣,但又要防止过度雕琢,以免耗尽创作者的心力。最后,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虽学习诗歌多年,但仍深知“虚者难传实求是”,强调诗歌创作应追求真实,而非形式主义。

整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寓教于乐,既展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也提供了作诗的启示,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诗歌创作中找到真实与技巧的平衡。

作者介绍

张金镛
朝代:清

猜你喜欢

贺新郎·其三旅思

岁月能如许。问愁人、更经消得,几番羁旅。

白发悲秋灯下咏,生受纸窗风雨。

更添得、数声砧杵。

敲破客心千寸碎,枉教人、梦断江南浦。

雁叫也,又平楚。浇愁惟酒差堪语。

忽伤心、此身饮罢,茫无归处。

空自珠帘◇画烛,看尽清歌妙舞。但赢取、青衫泪苦。

红袖殷勤休劝醉,奈鬓丝、禅榻闲眉妩。

老去也,诉渔鼓。

(0)

卜算子.秋闺,集唐诗

花点石榴裙,虫响灯光薄。

心怯空房不忍归,风动秋千索。

望月想蛾眉,菊露凄罗幕。

几度金刀试剪裁,红泪双双落。

(0)

浣溪沙·其二

捡点青衫旧泪痕,萧寥去梦已难温,心头枕上懒重扪。

尊酒当时空贮怨,笙歌到处总销魂,眼中谁是昔年人?

(0)

消夏杂诗·其三

雨过园林景色清,可人风日是新晴。

无端唤醒南柯梦,万木阴中一鸟鸣。

(0)

诫子诗

忆尔年四五,期尔为圣贤。

尔时亦不辞,冉冉岁相迁。

志学及弱冠,变化忽不然。

龙猪异其质,速利日牵煎。

如藤缠葫芦,所得遂忘天,岂特遂忘天?

于亲亦忘焉。忘亲都非子,忘天者非人。

哀哉为人子,回驾今勉旃。

(0)

满江红·其一有感于临城匪祸,次雪儿韵

上下交征,看朝野云翻雨覆。

更谁计养廱遗患,危亡倏忽。

赤子何辜罹祸水,鸟鸢到处争人肉。

痛神州满地走鲸鲵,闾阎哭。焚如兆,薪如束。

湘妃泪,空留竹。笑衣冠傀儡,登场唐突。

烽火塞天齐破胆,棘荆遍地随伤足。

待银河决水洗乾坤,频揩目。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