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者自云妍,言丑辄不喜。
抚镜百丑呈,何与言者事。
刀蜜不可尝,谏果有深意。
古来苦硬人,我独不相值。
飞光转檐宇,流暮何其驶。
四十嗟无闻,百念都弃置。
丑者自云妍,言丑辄不喜。
抚镜百丑呈,何与言者事。
刀蜜不可尝,谏果有深意。
古来苦硬人,我独不相值。
飞光转檐宇,流暮何其驶。
四十嗟无闻,百念都弃置。
这首诗名为《和杂诗十一首(其六)》,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诗中以“丑者自云妍”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出人们对于自身形象认知的主观性与复杂性。诗人通过“抚镜百丑呈,何与言者事”,表达了镜子反映的真实与言语描述的虚幻之间的矛盾,引人深思。
接着,“刀蜜不可尝,谏果有深意”两句,以“刀蜜”和“谏果”为喻,暗示了生活中面对批评或建议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这些反馈背后的深刻含义。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古来苦硬人”的态度,表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接受这样的评价,展现出一种独立不羁的精神风貌。
最后,“飞光转檐宇,流暮何其驶”描绘了时光流逝的景象,借以感慨岁月匆匆,人生易逝。“四十嗟无闻,百念都弃置”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已逝、未获成就的遗憾与无奈,以及对过往种种念头的释怀与放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时间流逝以及个人成就的深刻反思,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