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
气吹朱夏转,声扫碧霄寒。
一顷含秋绿,森风十万竿。
气吹朱夏转,声扫碧霄寒。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日竹景图。"一顷含秋绿","顷"作古代田亩单位,此处形容竹林繁盛,浓绿覆盖,如同一片广阔的绿色海洋,充满了秋天的生机。"森风十万竿"则以"森"字形容竹林之密集,每一竿竹都在微风中摇曳,仿佛有无数的竿子在随风起舞。
接下来的"气吹朱夏转"和"声扫碧霄寒"进一步渲染了竹林在秋风中的动态。"气吹朱夏转"表达了秋风吹拂,竹叶随之摇曳,似乎连带着夏日的热力也随之转变。"声扫碧霄寒"则描绘出竹声在清晨或夜晚的凉爽中回荡,每一阵风过,竹林间都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如同扫过天际般冷冽。
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动态描写,展现了秋季竹林的独特韵味与生命力。同时,诗中的用词也颇为精炼,每个字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画面,使人读之仿佛置身于那片生机勃勃的竹海之中。
西风添旅感,寻秋去,信步出胥关。
看夹道垂杨,悄无生意,丝多仍扰,絮去无还。
空移得、章台千万树,毕竟托根难。
暗醮飞尘,乱牵衰草,不知摇落,尚赌眉弯。
凉蝉悽如语,道金绡翠减,愁绪难删。
从此流莺情薄,系马游栏。
只瘦蝶怜伊,奈何频唤,离筵送客,攀折更番。
莫把当初眉样,做与人看。
不驾城东款段车,偶来池上看芙蕖。
盈盈素质秋波外,濯濯红香夜雨馀。
照影宫妆新入镜,溯风仙步欲凌虚。
谁言画手工能貌,自笑酡颜醉不如。
二女江头裙染茜,六郎天上锦为裾。
耻将脂粉同倾国,却有文章为起予。
太华峰高唐客咏,若耶溪近越人居。
身閒与世论清浊,心在随时作卷舒。
几日物华惊又变,百年情赏幸相于。
留连不觉诗成晚,起向金莲烛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