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为僧今白首,暗锄心地种闲情。
时将旧衲添新线,披坐披行过一生。
童子为僧今白首,暗锄心地种闲情。
时将旧衲添新线,披坐披行过一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时出家为僧,现如今已白发蒲蒲的老僧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衬托,表达了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哲理,同时也反映出了老僧平静接受生活、淡泊明志的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童子为僧今白首”一句,直接勾勒出老僧从年轻时便削发为僧,到如今头发已然变得雪白的过程。这里,“童子”二字传递了一种纯真无暇之感,而“今白首”则是对时间流逝的一种刻画。
“暗锄心地种闲情”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老僧在内心深处培养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这里的“暗锄”形容了一种无声无息、却又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而“种闲情”则显示了老僧对待生活的态度,既有淡泊名利,也有自在悠然。
接下来的两句,“时将旧衲添新线,披坐披行过一生”,则具体描绘了老僧的日常生活。这里“时将旧衲添新线”表明老僧对待自己的衣物也保持一种平和、不求变更的心态,而“披坐披行过一生”则概括了他一生的修行方式,无论是静坐冥思还是行走之间,都是一种对佛法的践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老僧的一生,展现了一个宗教人士如何在尘世中寻求心灵的平和与超脱。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而不失深刻,形象鲜明而意蕴含蓄,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
良友惠我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我所忧,下述君所移。
开缄读三四,亦足破烦污。
丈夫立万仞,肯受寻尺拘。
不见柴桑人,丐食能欢娱。
孟轲走四方,从者数十车。
出处固有间,谁能别贤愚。
鄙夫患得失,较计于其初。
高天与深渊,悬绝徒嗟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