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筋柳骨世不闻,翟公笔力回千钧。
十年声名满四海,淮阳邂逅双朱轮。
老翁空疏亦何有,察公于我意甚真。
高谈亹亹云汉上,一扫阘茸如灰尘。
夜光明月不计数,坐使衰弊生精神。
恨无金玉相报答,还家三叹嗟我贫。
青灯论文夜未分,晓闻门外送使君。
问君舍此去安往,紫皇诏归侍玉宸。
锋铓发硎断犀象,好为明主裁丝纶。
论思献纳乃其职,况公之意常在民。
追还三代旧风采,主以事实致此文。
圣君贤相有美意,笔端与物为阳春。
韩筋柳骨世不闻,翟公笔力回千钧。
十年声名满四海,淮阳邂逅双朱轮。
老翁空疏亦何有,察公于我意甚真。
高谈亹亹云汉上,一扫阘茸如灰尘。
夜光明月不计数,坐使衰弊生精神。
恨无金玉相报答,还家三叹嗟我贫。
青灯论文夜未分,晓闻门外送使君。
问君舍此去安往,紫皇诏归侍玉宸。
锋铓发硎断犀象,好为明主裁丝纶。
论思献纳乃其职,况公之意常在民。
追还三代旧风采,主以事实致此文。
圣君贤相有美意,笔端与物为阳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送翟公巽赴中书舍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翟公笔力和声名的赞赏,以及对翟公高谈阔大的才华和精神状态的认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老年时期空疏无为的感慨,与翟公深厚的情谊。
"韩筋柳骨世不闻,翟公笔力回千钧" 这两句赞美翟公的书法才能,如同古代名家韩愈、柳公权一般出众,笔力雄劲,能回转千钧之重。"十年声名满四海,淮阳邂逅双朱轮" 表示翟公十年的努力已使其声名远播至四海,诗人以淮阳相会的故事形容他们的意气风发。
"老翁空疏亦何有,察公于我意甚真" 诗人自称老翁,对自己的才华感到空疏无为,但对翟公持有的深切情谊。"高谈亹亹云汉上,一扫阘茸如灰尘" 描述翟公的高谈宏大,如同云中之龙,能一扫平庸之物,使其如同灰尘一般被抛弃。
"夜光明月不计数,坐使衰弊生精神" 诗人在夜晚的明亮月光下,对翟公的才华感到自己虽然衰老,但仍能生发出新的精神。"恨无金玉相报答,还家三叹嗟我贫" 诗人对无法以物质来回报翟公的情谊感到遗憾,只能在归家路上不断叹息自己的贫穷。
"青灯论文夜未分,晓闻门外送使君" 描述诗人深夜还在青灯下论文,不觉夜色已深,直到天亮听到门外有人来送行李。"问君舍此去安往,紫皇诏归侍玉宸" 诗人问翟公离开这里将去何处,回答是接到了皇帝的诏令,命其回朝廷侍奉。
"锋铓发硎断犀象,好为明主裁丝纶" 这两句表达翟公在书法上的造诣非凡,如同锋利之物能断犀牛角一般,对于明君,也愿意以自己的才华来辅佐。"论思献纳乃其职,况公之意常在民" 诗人认为翟公的职责是思考和提出建议,其心系于民。
"追还三代旧风采,主以事实致此文" 诗人希望能恢复古代的美好风采,而这篇文章正是基于真实的事件所写。"圣君贤相有美意,笔端与物为阳春"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圣明君主和贤能相辅之间美好的期待,他们的笔端如同初春一般温暖而生机。
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才华和精神状态的高度评价。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个人的生活感慨和文学追求。
登坛礼东镇,嶪峨如在前。
惟皇对上帝,小臣敢忘虔。
沂山望海岱,其高薄云天。
岂无方国祀,百灵合从乾。
惠风自巽隅,馨香偏中天。
明神固无语,我思通幽玄。
心祈耳复听,影响若有然。
山东盗方蔓,禾稼妨大田。
辑宁当自兹,在在歌丰年。
何以明予衷,素月西南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