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寸铁事应难,何止空空竭两端。
远麓遮藏山被檄,轻冰裁剪水能官。
将梁兔苑瀛洲比,把蔡鹜池台阁看。
独羡当年灰袋客,雪埋气宇更充胖。
不持寸铁事应难,何止空空竭两端。
远麓遮藏山被檄,轻冰裁剪水能官。
将梁兔苑瀛洲比,把蔡鹜池台阁看。
独羡当年灰袋客,雪埋气宇更充胖。
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雪景图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喜悦之情。开篇“不持寸铁事应难,何止空空竭两端”描绘了一幅剑拔不出鞘、兵器锈蚀的场景,但这里的意境却转化为雪花纷飞,覆盖一切的生动画面。接下来的“远麓遮藏山被檄,轻冰裁剪水能官”则是对雪后的山川改观的描写,雪覆盖了山脉,使得原本崎岖的景致变得柔和平缓。
诗人随后以“将梁兔苑瀛洲比,把蔡鹜池台阁看”的笔法,将眼前的雪景与历史上著名的美丽风光相比较,表达了对当前景象的赞叹。最后,“独羡当年灰袋客,雪埋气宇更充胖”中所提到的“灰袋客”,可能是指古时的隐逸之士,他们在雪花纷飞中保持着一份超然物外的心境。这也反映出诗人对那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景的美丽,以及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
昔我落城市,日厌尘满腔。
携书归故山,三年师老庞。
兴来复此游,名胜萃一邦。
东风三日雨,孤吟倚篷窗。
晴天澹新碧,扶藜度危矼。
同袍二三子,声应不待撞。
意行得古寺,共寻葛藤桩。
天风鸣佩环,冉冉白鹤双。
坐看庐山云,大釂倾酒缸。
欲去复裴徊,返照明春江。
斋居屏尘迹,读易洗我心。
微风逗天香,缥缈不可寻。
时时触鼻观,恍恍生空林。
掩卷坐床侧,桂树交繁阴。
短篷载烟雨,鼓枻过东溪。
盘桓万山间,乘兴信所之。
桃花流水岸,缭绕路欲迷。
隐隐鸡犬声,时时出翠微。
支筇试幽讨,中有高人居。
平湖湛寒碧,疏林擢新枝。
始至俗眼明,延缘遂忘疲。
方瞳绿发翁,一笑深相知。
高谭漱芳润,探囊出新诗。
拍手孤鸿翔,拄杖凌空飞。
举酒对东风,献酬各不辞。
欲去不忍去,绿树鸣催归。
我欲从公住,奈此尘鞅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