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次王醇甫闻人主簿二首·其一》
《又次王醇甫闻人主簿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眄柯陶令喜归园,莹玉灵均恨变丹。

朝饮夕餐和露摘,东篱南岫带云看。

仙方旧说南阳寿,异色新添霅水寒。

谁道王郎偏爱竹,也来同枕效今潘。

(0)
注释
眄:注视,望着。
柯:树枝。
陶令:指晋代诗人陶渊明。
莹玉:明亮如玉。
灵均:屈原的字。
恨:遗憾。
朝饮夕餐:早晚都食用。
和露摘:带着露水采摘。
东篱:古代隐士常种菊的地方。
南岫:南山。
带云看:云雾环绕着观看。
仙方: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方。
南阳:古地名,今河南南阳。
霅水:古代浙江的河流。
寒:寒冷。
王郎:对王羲之的尊称,这里泛指爱竹之人。
偏爱:特别喜爱。
竹:象征高洁品格。
同枕:共枕而眠,比喻相伴。
潘:潘岳,西晋文学家,以爱竹著称。
翻译
望着陶令回归田园,心中喜悦如玉般明亮,屈原却遗憾地化为丹砂。
早晨采摘带有露珠的花草,傍晚品味,欣赏东边篱笆南面山峦,云雾缭绕。
古老的仙方相传在南阳能延年益寿,异色的新发现增添了霅水的寒冷气息。
谁说王郎只爱竹子,他也像潘岳一样,与竹为伴,共度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又次王醇甫闻人主簿二首(其一)》中的片段。诗人以陶渊明和屈原为典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眄柯陶令喜归园”描绘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喜悦之情,而“莹玉灵均恨变丹”则借屈原之名,暗示了对世俗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朝饮夕餐和露摘,东篱南岫带云看”,通过写早晨采摘带着露珠的花草,傍晚欣赏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理想化追求。诗人认为这样的生活可以延长寿命,正如“仙方旧说南阳寿”。

最后一句“谁道王郎偏爱竹,也来同枕效今潘”中,“王郎”可能指的是友人王醇甫,诗人说自己也像潘岳一样,被竹子吸引,愿意与朋友一同享受这种宁静的生活。整首诗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颂古十四首·其十二

雨色和烟匝四维,眼皮未绽若为窥。

等閒觑破金刚际,坦荡无因役路岐。

(0)

颂古二十九首·其七

家贫连子屈,事急不由人。

开口露拴索,郎当累近邻。

(0)

颂古三十三首·其十二

不落不昧,东倒西擂。铁壁银山,一时粉碎。

不昧不落,且无造作。诚哉是言,不从人学。

(0)

偈颂七十六首·其七十

昨日入院,今朝设粥。斋罢吃茶,参前澡浴。

个是灵山亲付嘱。

(0)

颂古三十一首·其二十五

这僧掩耳偷铃,云山将错就错。

若是碧眼胡儿,别有反身一著。

(0)

颂古三十一首·其十八

乞儿拾得锡,暗地空宝惜。

撞著明眼人,一文也不直。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