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壮冰亦坚,冻涧如平地。
幽人毛褐煖,笑就糟床醉。
唤人空谷应,开火寒猿至。
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
忽忆南涧游,衣巾多云气。
露脚寻逸僧,咨量意中事。
雪壮冰亦坚,冻涧如平地。
幽人毛褐煖,笑就糟床醉。
唤人空谷应,开火寒猿至。
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
忽忆南涧游,衣巾多云气。
露脚寻逸僧,咨量意中事。
这是一首描绘雪地深处、寒冷严酷却也自有一番温馨与宁静的诗。开头两句“雪壮冰亦坚,冻涧如平地”写出的是冬日山中的景象,雪地积厚,河流结冰,一切似乎都被凝固了。
接着,“幽人毛褐煖,笑就糟床醉”则描绘了一位隐居之人的生活状态。他们穿着羊皮袄,感到温暖,笑着躺在床上沉醉于睡眠。这两句传递出一种与世隔绝、享受独处乐趣的意境。
“唤人空谷应,开火寒猿至”中,“空谷应”表明呼唤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之中,而“开火寒猿至”则形象地描绘了冬日取暖的情景,其中“猿”指的是猕猴,传说它们会因寒冷而身体蜷缩,这里借以形容人在严寒中的瑟缩。
下面两句“拾薪煮秋栗,看鼎书古字”写出了隐者日常的生活片段。他们拾起树枝来煮已经成熟的秋天的栗子,同时翻阅着古鼎上的文字。这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也反映了对文化传承的一种尊重和向往。
最后四句“忽忆南涧游,衣巾多云气。露脚寻逸僧,咨量意中事”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南涧游”可能是指诗人之前在某处溪流边的游历,而“衣巾多云气”则是这种记忆中的景象带有一丝神秘与梦幻色彩。
“露脚寻逸僧,咨量意中事”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心境。诗人赤脚行走于雪地,寻找那位已隐退的僧人,以讨论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思考。这两句增添了诗歌的一种超然物外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隐居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情怀。
香山遥望白云屯,九老行藏未定论。
为客自知生事懒,感时谁更壮心存。
河桥寒色分千里,野寺斜阳共一樽。
黄鸟鸣春向何处,美人相忆采芳荪。
文章搆患屈平始,凤凰不来桐树死。
老夫浩叹谁见心,眼中两人隔万里。
一宵连梦片月知,漳浦共吟铜雀妓,吴歌楚调悠扬起。
左手把袂右拍肩,恍看形容皆妙年。
勿阅丹经拘悟性,句法自神骨自仙。
地开灵脉通九渊,龙珠并出破暝烟,含光可重精华全。
旧交星散疏消息,人间是非在广识。
名家多自轗轲成,其奈江流不向北。
寄兴芙蓉各秋色,空采幽芳坐将夕。
当代风云渺南极,大海平铺闽越天,乱山横断罗施国。
建安遗迹那相忆,宦邸飞梦吾莫测。
《闽中兵宪徐子与黔南学宪吴明卿自都下相别历二十年矣孟春癸夘夜予梦二君话旧既寤仍梦同渡漳河吊古因思社友存殁相半悲哉》【明·谢榛】文章搆患屈平始,凤凰不来桐树死。老夫浩叹谁见心,眼中两人隔万里。一宵连梦片月知,漳浦共吟铜雀妓,吴歌楚调悠扬起。左手把袂右拍肩,恍看形容皆妙年。勿阅丹经拘悟性,句法自神骨自仙。地开灵脉通九渊,龙珠并出破暝烟,含光可重精华全。旧交星散疏消息,人间是非在广识。名家多自轗轲成,其奈江流不向北。寄兴芙蓉各秋色,空采幽芳坐将夕。当代风云渺南极,大海平铺闽越天,乱山横断罗施国。建安遗迹那相忆,宦邸飞梦吾莫测。
https://shici.929r.com/shici/MakP1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