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重居豫,如石乃称良。
五子忧国乱,兴歌戒淫荒。
富盛难为居,德薄固生殃。
桓桓簪缨裔,秉麾镇南疆。
朱门迥且深,列鼎坐华堂。
况乃宝玉窟,四海矜兹乡。
愿言砥清操,为国扬休光。
先民四知训,怀哉安可忘。
大易重居豫,如石乃称良。
五子忧国乱,兴歌戒淫荒。
富盛难为居,德薄固生殃。
桓桓簪缨裔,秉麾镇南疆。
朱门迥且深,列鼎坐华堂。
况乃宝玉窟,四海矜兹乡。
愿言砥清操,为国扬休光。
先民四知训,怀哉安可忘。
这首明代顾璘的《勖志二首贻沐君(其二)》以儒家伦理和历史教训为主题,表达了对沐君的期许。首句“大易重居豫,如石乃称良”,引用《易经》中的道理,强调居住的安定与品德的重要性,如同磐石般稳固。接着,“五子忧国乱,兴歌戒淫荒”借五子登科的历史典故,提醒沐君要关心国家兴衰,警惕奢侈糜烂的生活。
“富盛难为居,德薄固生殃”进一步阐述财富与德行的关系,指出富贵时更应保持谦逊和美德,否则将带来灾祸。诗人以“桓桓簪缨裔,秉麾镇南疆”的形象,描绘出沐君家族的显赫地位,但也期望他能以武力和智慧守护南方边疆。
“朱门迥且深,列鼎坐华堂”描绘了沐君家族的奢华生活,然而诗人不忘提醒:“况乃宝玉窟,四海矜兹乡”,暗示富贵之家应有珍视乡土之情,不应忘记自己的根源。最后两句,“愿言砥清操,为国扬休光”,直接表达出对沐君坚守清廉节操,为国家增光添彩的殷切希望。
整首诗寓教于言,既有儒家的道德教诲,又有对沐君个人品格的期待,体现了明代士人对家国责任的重视。
秋风萧瑟天气凉,梧桐落叶鸿雁翔。
词林有客思故乡,双亲寿考俱在堂。
满头白发明秋霜,久矣离别各一方。
白云飘飘日飞扬,欲往从之道路长。
朝回几度心彷徨,东山岌嶪恒在望。
九重恳恳陈封章,拜恩归去喜莫量。
举桂棹兮理兰桨,锦衣白昼生辉光。
到家正是篱菊芳,亲虽已老身尚强。
乌纱珠翟相焜煌,挝钟考鼓献寿觞。
?祝千岁犹未央,人生此乐应不常。
于乎人生此乐应不常,圣恩广大安可忘。
京华三月春欲老,柳亸花明觉春好。
故人五马促行装,清晨取别何草草。
为言昨日朝明廷,三年考绩承宠荣。
九重才睹蓬莱晓,万里复向龙川行。
念昔先皇选民牧,爱子才华美如玉。
一时被命同几人,五色龙章绚人目。
平生力学颇自珍,试推岂弟怀斯民。
罗浮山高丰水阔,草木尽得沾皇仁。
兹行还领鱼符去,须信闾阎久延伫。
桄榔叶暗荔枝红,竹马纷纷满行处。
青田之姿真不群,玄裳缟毳何缤纷。
有时清唳向寥廓,一声直上横秋云。
孤松亭亭高百尺,松梢盘挐倚石壁。
翛然来此立多时,轩昂欲展云霄翼。
何当结巢松树间,朝来飞去暮飞还。
间随坡仙度赤壁,不逐子晋游缑山。
伊谁写此最奇绝,高堂忽见心神悦。
安得苍崖置一双,舞影秋空弄明月。